城市垃圾的最根本出路,在于從源頭分類。
國家決策層對垃圾源頭分類工作極為重視,不僅出臺了相關實施方案,而且在財政方面也給予大力支持,更是先后在
浙江、
江蘇、廣東、
福建、
北京、上海等地不斷推進垃圾源頭分類試點工作。在寧波廚余垃圾處理廠PPP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垃圾源頭分類所帶來的巨大環保效用。
在寧波市開展的《世行貸款寧波市城鎮生活廢棄物收集循環利用示范項目》,建成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
運輸與循環利用的設施體系,并由首創環境以PPP模式建設國內首個世行貸款PPP廚余垃圾處理項目(簡稱“寧波項目”),該項目被財政部和發改委同時列為PPP示范項目。
首創環境“寧波項目”可以讓廚余垃圾回歸土地,實現源頭的“減法”;使寶貴資源得到重復利用,實現循環發展的“加法”;能夠減少
碳排放量,實現社會效益上的“乘法”,不僅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碳
減排的環保目標,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這個項目的主要做法就是,將廚余垃圾轉化綠色天然氣供居民使用,同時將富含腐殖酸的沼渣轉化為有機肥回用到地力日趨貧瘠的土地。根據國家
碳減排的研究發現,一方面,通過土地利用,廚余垃圾厭氧處理后的沼渣所含碳可以固定在土壤中或被植物利用。如果將沼渣焚燒掉,則這部分碳將轉為碳排放,1公斤沼渣中的碳將產生的3.6—3.7公斤的碳排放,按照一個城市的垃圾處理項目800噸/天的處理規模計算,如果沼渣全部焚燒,則僅此一項就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噸/年。另一方面,將源頭分類好的垃圾進行處理后可以生產綠色天然氣,并替代化石燃料,此舉也將大幅減少碳排放量。
中國在《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中承諾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據統計,2017年我國廚余垃圾生產總量已超過1.1億噸,那么到2030年,廚余垃圾生產總量預計將達到1.7億噸,如順利實施垃圾源頭分類和廚余垃圾的厭氧處理,則必將為碳減排的環保目標做出巨大貢獻,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這也將成為實現我國在“巴黎協定”承諾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