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為了進一步學習借鑒國際國內林草
碳匯經驗以及林草應對氣候變化的先進研究成果,集中宣傳推廣
四川省林草碳匯與成都低碳城市建設成果,推介、簽約一批林草碳匯、
碳中和建設項目,助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綠色發展,10月18日上午,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四川省林業碳匯國際研討會在成都召開。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是四川省首次圍繞林業碳匯工作召開的國際大型會議,活動主題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共建幸福美好家園”。
記者了解到,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屬全國第二大林區和第五大牧區,林地面積、森林蓄積位居全國第3位,是我國重要的天然碳庫。四川歷來重視森林改善生態、增匯
減排的特殊作用,林業碳匯起步早、類型多、參與廣、模式多且開發潛力巨大。上世紀末以來,四川相繼啟動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森林資源持續快速增長,森林碳匯能力穩步提升。四川森林生態系統年固定碳量7000余萬噸,累計碳儲量超過29億噸。
1998年和1999年,四川率先在全國啟動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林業碳匯信息中心,制定了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等
政策文件,2009年成功實現首單林業碳匯交易。截至目前,四川林業碳匯項目已開發17個,造林面積12.26萬畝;正在開發7個,計劃造林9.86萬畝、森林經營639萬畝;簽署開發協議項目14個;已實現交易7400萬元。
記者了解到,四川林業碳匯項目創造了多個第一,川西北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項目是全球第一個CCB金牌
認證的
CDM造林再造林項目,四川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與生物多樣性項目是中國第一個與外資企業直接合作的造林減碳項目、中國第一個注冊的將未來碳匯資金提前支付用于造林的CDM造林項目,迪士尼川西南大熊貓棲息地恢復森林碳匯項目是國內第一個熊貓標準項目。2016年,四川成立應對氣候變化和
節能減排(森林碳匯)工作領導小組。2017年,成立四川省綠化基金會,將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森林碳匯作為基金會重要職責。
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四川省著力優化發展布局,著力加強基礎研究,著力創新開發機制、著力完善支持政策,推動林草碳匯高質量發展。到2022年,林草碳匯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基本建立,初步構建起區域性林草碳匯交易體系,全省林草碳匯項目規模力爭達到1500萬畝。到2025年,林草碳匯有效參與國內外
碳排放權交易,林草碳匯多元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林草碳匯項目總規模力爭達到3000萬畝。
發展布局上,在全省區劃建設五個林草碳匯發展片。在川西南片區,大力實施干旱半干旱土地、石漠化土地和工礦廢棄地綜合治理,重點開發造林碳匯項目和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在川西北片區,大力實施干旱半干旱土地、沙化土地和退化草地生態治理以及濕地恢復,重點開發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和造林碳匯項目,探索發展濕地和草地碳匯項目。在川東北片區,大力實施森林、竹林經營提質增效,重點開發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竹子造林碳匯項目和竹林經營碳匯項目。在川南片區,大力實施竹子造林和竹林經營,重點開發竹子造林碳匯項目和竹林經營碳匯項目。在川中片區,大力實施森林經營,通過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固碳增匯,重點開發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探索發展城市森林碳匯項目。
此外,記者獲悉,研討會將分一個主
論壇和三個平行分論壇,內容涉及四川、中國以及國際林業碳匯現狀及展望、成都建設公園城市實踐路徑、城市綠色低碳、基于自然的應對氣候解決方案、林業碳匯項目案例、林業碳匯扶貧等。研討會期間,省林草局、成都市公園城市管理局將與有關部門和企業簽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