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新西蘭等主要發達工業國家退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京都議定書》的有效性和覆蓋面顯
著下降,全球
碳交易市場遭遇“寒冬”,未來發展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另外,清潔發展機制(
CDM)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存在諸多弊端,主要體現在CDM 項目的量價由歐洲主導,發展中國家無法進行總量控制,
價格也不反映發展中國家的節能減排成本。因此發展自主的碳交易市場很有必要。
國務院2011年10月同意的7省市試點已全部落地,已經建立了配額市場與項目市場雙輪驅動的完整碳交易體系。各地碳交易市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價格發現功能。深、滬、京、粵、津五省市控排2013年履約期集中在今年6月。履約壓力使得碳交易活躍度出現爆發式增長。
截止目前五省市均已基本完成履約,履約整體情況良好。2014年我們看好中國碳交易市場活躍度提升和跨區域發展,挖掘相關投資機會正當其時。
2014年配額發放收緊,后續綱領性
政策可期,碳交易會議密集催化推動主題
行情開展。廣東省已出臺2014年碳交易配額分配方案,實際碳交易配額減少18.57%,碳交易配額明顯收緊,約束顯現;近期發改委發
文將碳排放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是碳交易市場的重大利好,我們認為在2011年文件內容已經全數兌現的情況下,中央有進一步出臺碳交易市場綱領性文件的可能,碳交易試點全國鋪開和首批試點省市碳交易市場跨區域發展是可能的方向;2014年年內碳交易會議密集在中國舉行,反應中國參與全球碳交易市場的態度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將催化主題板塊行情開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