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要點
◥ CDP最新報告顯示,在1500家高森林風險的企業中,70%企業沒有報告森林相關數據
◥ 2018年未披露森林信息的企業包括達美樂(Dominos)、億滋(Mondelez)、宜家(Ikea)等主要品牌
◥ 在向CDP披露數據的306家企業中:
24%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或只采取有限行動以減少森林砍伐
根據企業的報告,由毀林風險,例如品牌受損和農作物歉收等,所造成的損失高達304億美元
如可持續產品對品牌價值提升等與森林相關的商業機遇可以為企業帶來的價值高達268億美元的收益
今天,CDP在倫敦正式發布最新森林報告,該報告顯示大多數大型企業在全球毀林影響方面缺乏透明度,許多企業采取的措施不足。
因被認為對毀林具有重大影響,或容易受到毀林風險的影響,在2018年,全球有超過1500家企業被其投資者或大型采購組織要求通過CDP 報告平臺報告森林數據。這些企業被要求披露與毀林有關的四種大宗商品,即木材、棕櫚油、牛制品和大豆,的生產和使用信息。然而,70%的企業都沒有披露和回復。
在過去的3年間(2016 - 2018),超過350余家企業拒絕披露信息,其中包括主要面向消費者的品牌,如達美樂(Dominos)、宜家家具(Ikea)、體育用品零售商Sports Direct和全球食品企業億滋(Mondelez)。此外還有常青集團(Rimbunan Hijau Group),它是億滋的棕櫚油供應商,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熱帶雨林地區最大的棕櫚油企業。
這些企業所需的大宗商品會加速森林砍伐。比如企業采購棕櫚油制造巧克力、采購皮革生產鞋子、購買紙張加工披薩盒,采購木材制作家具。森林被砍伐后的土地被用于建立種植園,或支持畜牧業或農業。
CDP的最新報告《搖錢“樹”》 (The Money Trees)發現,企業在森林信息披露方面的透明度落后于氣候變化和水安全等其它環境
問題。2018年,CDP森林問卷的回復率僅為30%,而氣候和水問卷的回復率均為43%。盡管毀林會給商業帶來重大風險;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并在解決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投資者、買家和消費者對環境問題高度關注,然而,企業森林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仍舊低下。
CDP全球森林總監Morgan Gillespy表示,“企業在森林砍伐信息披露方面的沉默顯得尤為‘震耳欲聾’。因為長期以來,企業都忽視了其供應鏈對全球森林的影響,他們也沒有嚴肅對待這種影響給其業務、以至于給全球帶來的風險。
如今,世界對環境議題的關心空前高漲,這更加要求企業具有透明度,并采取果斷行動保護森林資源。消費者越來越想知道,他們購物籃中的商品并沒有導致亞馬遜雨林的毀滅,或者導致猩猩的滅絕和氣候危機。
企業想要保持
市場份額,就要傾聽客戶、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呼聲,否則它們可能會遭遇反對。企業已經在告訴我們,聲譽風險是毀林帶來的最大風險;而且,隨著可持續消費趨勢持續走高和市場的不斷變化,這種風險的重要性可能會越來越突出。”
2018年,共有306家企業向CDP披露了森林數據,報告了它們采購木材、棕櫚油、牛制品和/或大豆的情況,以及它們在供應鏈中所采取的減少森林砍伐的行動。砍伐森林造成的品牌聲譽受損是在企業報告中最常被提及的風險。然而,通過分析企業向CDP的回復內容,報告發現企業目前所采取的行動尚不足以解決森林砍伐的問題。
大約1/4 (24%)的回復企業對森林砍伐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或只采取有限的行動,例如,一些企業只關注供應鏈中某一種商品而非全部的商品。數據還顯示,超過1/3的企業尚未與其供應商展開合作以減少森林砍伐。這是一個嚴重的漏洞,因為除非該企業是直接生產者,否則毀林幾乎總是一個供應鏈問題。
根據企業的報告,毀林風險給公司帶來高達304億美元的潛在損失,這些損失由品牌聲譽受損、監管變化、以及森林火災和作物歉收等物理風險所導致。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只有大約1/4的企業報告了潛在虧損的財務數據。數據還顯示,近1/3的企業甚至沒有將森林相關議題納入其風險評估中;而幾乎所有將森林納入風險評估的企業(92%)都識別出實質性風險。這表明與森林砍伐相關的商業風險和金融影響被企業低估了。
森林相關風險與機遇對比
將近450家公司[1]和50多個國家的政府[2]承諾將在2020年終止森林砍伐,但迄今為止他們所采取的行業行動還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最近更有一些公司公開表示他們將無法在承諾期限完成目標。全球森林面積繼續以每年500萬公頃或每分鐘15個足球場[3]的速度縮減著。扭轉這一趨勢對于應對氣候危機至關重要,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也在《1.5°C特別報告》中強調了森林
碳匯的重要性。
然而,CDP的數據顯示,83%的企業將在2020年結束其減少森林砍伐的目標;只有14%的企業將目標延長到2020年以后。這意味著,明年,企業在森林砍伐方面采取的行動很有可能一落千丈。
不過,CDP報告也發現了一些在森林問題上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這些企業采取了許多行動,其中就包括與其供應商就保護森林進行合作。例如,全球美容巨頭歐萊雅和德國消費品制造商拜爾斯道夫集團在棕櫚油的可持續采購方面位于行業領先地位。為了鼓勵供應商管理其森林足跡,歐萊雅開發了可持續棕櫚指數(Sustainable PalmIndex),用以評估供應商在對抗森林砍伐方面的承諾和成就。
CDP的數據顯示,對于那些愿意在森林問題上采取行動的公司而言,面前充滿觸手可得的機遇。76家公司報告了高達268億美元的商業機遇,例如品牌價值的提升以及產品創新;其中一半以上的機遇被認為及有可能發生,甚至是一定會發生。
CDP全球森林項目總監Morgan Gillespy最后指出,
“我們的數據顯示,企業在停止森林砍伐方面做得還不夠。同時,仍有幾百家高影響力的企業沒有通過CDP披露數據,因此沒有辦法被納入本報告的分析中,它們很可能正錯失良機。不僅如此,他們可能坐于風險的黑箱子之上,他們的投資者、客戶和終端消費者并不了解這些風險,但他們對風險透明度的要求卻越來越高。”
◢
[1]Donofrio S., Rothrock P., Leonard, J. Forest Trends for Supply Change. (2017). Tracking Corporate Commitments to Deforestation-Free Supply Chains.
[2]訪問路徑:https://nydfglobalplatform.org/about-2/
[3]Calculated from Curtis,P.G. et al. (2018). Classifying drivers of global forest loss. Science361:1108-1111. DOI: 10.1126/science.aau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