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最熱五年烤問全球溫室氣體減排

2019-7-9 11:10 來源: 中國科學報

(原標題:最熱五年烤問全球減排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目前多地正遭受熱浪,許多地方白天和夜間氣溫都創下6月同期紀錄。2000年至2016年間,全球遭熱浪侵襲的人數增加了1.26億。而城市化讓這一問題加劇,由此還造成了健康風險,包括中暑、脫水、心血管疾病等。

最熱五年烤問全球溫室氣體減排

近日,由于持續高溫,印度多地嚴重缺水。圖為一名女子在孟買市郊打水。新華社供圖

近日,一則來自世界氣象組織官網的消息顯示,2015到2019年“有望成為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19年1月至5月是有記錄以來同期氣溫第三高。

與此同時,中國氣象局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4.2℃,較常年同期偏高0.9℃,與2014年并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歐洲多地氣溫十分罕見地超過40攝氏度,印度、巴基斯坦和中東部分地區氣溫更是頻頻突破50攝氏度。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溫室氣體是全球氣溫呈長期上升趨勢的主要原因,人類影響可能使一些地區熱浪發生的概率增加一倍以上。

地球怎么“發燒”了?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表示,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約為14.68攝氏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工業化前基線高出近1攝氏度,是有氣溫記錄以來的第四熱年;受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的2016年仍是史上最熱年,比工業化前基線高1.2攝氏度。

“2019年可能經歷一次弱或者中等程度厄爾尼諾事件,使得全球氣溫比正常略高,再疊加溫室氣體驅動的長期增暖趨勢,因此2019年氣溫也將維持在高位。”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里京對記者表示。

在歷史上,上一次出現如此高濃度的二氧化碳(CO2)已經是500萬至300萬前年前的事,當時的氣溫比現在高出2℃~3℃,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0米~20米。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研究員孫穎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結論表明,20世紀中葉以來觀測到的全球氣候變暖一半以上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孫穎表示,人為排放到大氣中的CO2約40%仍然留存在大氣中,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顯著增加,CO2的濃度目前已超過400 ppmv(百萬分之一體積),這有可能是過去42萬年中的最高值。

與此同時,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濃度不僅引發了全球熱浪,還導致冰川融化、海洋變暖以及海水酸化。

成里京說:“海洋吸收了約30%的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如果沒有海洋的吸收緩解作用,地表溫度將會比現在高得多。但是,海水快速酸化對海洋中的生物是極大的沖擊。”

世界氣象組織的消息顯示,今年5月,南極海冰面積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小值,而北極海冰面積為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小值。事實上,南極和北極冰蓋存儲了地球上99%的淡水。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北極地區是變暖趨勢最顯著區域,該地增暖趨勢是全球平均趨勢的2倍以上。

“南極海冰的變化較為復雜,過去幾十年呈現較弱的增加趨勢,該趨勢在2015年以后反轉,所以今年南極海冰面積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小值。但是,南極海冰變化原因非常復雜,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定論。”成里京說。

為何宣布“氣候緊急狀態”?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目前歐洲正遭受熱浪,許多地方白天和夜間氣溫都創下6月同期最高紀錄。2000年至2016年間,全球遭熱浪侵襲的人數增加了1.26億。而城市化讓這一問題加劇,由此還造成了健康風險,包括中暑、脫水、心血管疾病等。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表示,人們越來越多地聽到“氣候緊急狀態”這個詞,這已經不只是一個氣候問題。

今年5月1日,英國國會通過投票,贊成宣布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成為全球首個作出相關宣布的國家,隨之愛爾蘭、加拿大等國家也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成里京認為,一些國家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會幫助這些國家減排,這是非常積極的影響。

2018年發布的全球變暖1.5℃特別報告指出,全球各國應該立即開始減排行動,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1.5℃,以降低氣候風險,減少不可逆轉的氣候影響,避免未來采取更為昂貴的解決方案。

孫穎表示,圍繞“氣候緊急狀態”,科研人員將開展氣候變化檢測歸因、預估、適應減緩等方面的研究。

“在適應、減緩和可持續發展路徑的相關研究方法上,我們將討論降低和管理氣候變化風險的未來適應和減緩路徑,評估其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分析有效的政府決策,以及不同決策對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風險在時間尺度、幅度和持續性等方面的差異。”孫穎說。

人類該如何抉擇?

“許多極端天氣事件與我們對氣候變化的預判是一致的。”彼得里·塔拉斯說,“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溫室氣體減排和氣候適應措施應成為全球應對措施的重中之重。”

孫穎說:“未來的氣候將取決于過去人為排放以及未來的人為排放和自然氣候變率導致的持久性變暖,排放情景的選擇會大大影響氣候變化的程度。”

孫穎認為,在人為二氧化碳凈排放完全停止后,表面溫度仍將在多個世紀基本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人為氣候變化,大部分在多個世紀到千年時間尺度上是不可逆的。

成里京今年1月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指出,海洋吸收了90%以上的全球變暖能量,海洋變暖是全球能量失衡的直接指針,是全球變暖的直接證據。由于海洋對溫室氣體響應的“滯后效應”,未來海洋變暖將持續,更嚴重的變暖將在未來發生。

“未來溫室氣體濃度和全球氣溫的變化,取決于全球范圍內各國政府的決策及節能減排措施的實施,如果不做出比目前更大的減緩努力,到21世紀末,變暖仍將導致高風險的嚴重、廣泛和不可逆的全球影響。”孫穎說。

成里京表示,如果人類依然維持高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左右,全球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高將近4~5℃,海洋變暖將是過去60年的6倍,“所以,未來如何,取決于我們的選擇”。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