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機遇和挑戰并存
市場的“肉”雖然大了,但可能會出現傳統企業吃不下、新進企業咬不動的情況
新任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境互聯網+專委會主任委員汪冬青表示,借助“互聯網+”,能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同時也給傳統環保產業帶來新的商機。
“聚焦前沿,創新水環境保護技術?!杯h境互聯網+專委會成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介紹,在長江經濟帶,正在打造“互聯網+環?!钡沫h境監測體系。相關部門根據長江經濟帶的地理、地質環境,建立了城市環保大數據,將區域內的綜合環境信息進行集成和分析,實現了針對環境要素、大區域的宏觀綜合分析,實現了重點區域重點分析。
侯立安還表示,利用“互聯網+”,還可以建設前瞻性“智慧水廠”。這一水廠以大數據、人工智能、GPS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可實現生產、運行、維護等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互通和有序管理,包括遠程抄表、漏損檢測、能耗管理等,保證水廠的高效
節能和綠色環保。而這一切,對于行業企業來說,都蘊藏著巨大商機。
今年3月,
江蘇省政府印發《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三年建設規劃(2018-2020年)》,文件要求,到2020年,全省“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趨于完善,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同時,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總經費概算為46.93億元。
“目前在地方上出現了一輪大規模的建設。以前,一家公司建設三五百萬元的項目已經不錯了,現在一座中等地級市,上馬的監測項目投入就達兩億多元?!睏钭咏硎?,“互聯網+”確實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對于環保產業而言,機遇和挑戰并存。市場的“肉”雖然大了,但可能會出現傳統企業吃不下、新進企業咬不動的情況。
“環境互聯網+行業涉及產業量太大、面太廣,每一家公司不可能從上到下都很在行。”他坦言,以前一手是信息化,一手是監測,二者拉到一起就是互聯網+,但是這兩者拉到一起還需要環境管理和背后的環境治理以及相關的知識和業務作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