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用電較快增長,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全社會用電較快增長。在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服務業和高新技術及裝備制造業較快發展、冬季寒潮和夏季高溫、電能替代快速推廣、城農網改造升級釋放
電力需求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全社會用電實現較快增長。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900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4%,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增速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9.0%、7.1%、12.9%和10.3%。第二產業用電量依然是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主力,拉動5.0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拉動力分別比上年提高0.5和0.4個百分點。
電能替代快速推廣。2018年,全年累計完成替代電量1557.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1%。其中,全國工(農)業生產制造領域完成替代電量968.0億千瓦時,約占總替代電量的62.2%;居民取暖、
交通運輸、能源生產供應與消費等領域電能替代也在快速推廣,替代電量逐年提高。
電力終端新業態正在培育。綜合能源、電力系統儲能與電動汽車充電等電力終端新業態在技術和商業化應用方面得到較快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首批55個“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23個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項目和28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正在試點實踐。
電力需求側管理進一步深化。2018年,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電力企業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各地通過積極探索、實施需求側響應,最大削減高峰電力1245萬千瓦。電網企業實施送變電系統節電和推動社會各領域企業節電等措施,全年合計完成節約電量163億千瓦時,節約電力431萬千瓦。
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2018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從前兩年的總體寬松轉為總體平衡。其中,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受年初大范圍雨雪天氣、夏季持續高溫天氣、部分時段燃料供應偏緊等因素影響,局部時段電力供需平衡偏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