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探索綠色氣候基金的使用機制:權衡適應性需求與減緩效率

2019-5-15 06:49 來源: IIGF |作者: 崔連標

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 GCF)設立有兩個主要目標:氣候變化適應和氣候變化減緩。一方面,氣候損失在全球范圍內分布并不均衡。那些歷史排放責任較小的發展中國家更易遭受到氣候變化的攻擊,尤其是不發達地區和小島國家,因為經濟水平較為落后,他們適應氣候變化挑戰巨大。因此,有必要為這些地區提供融資扶持,以提升他們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提供氣候援助將發展中國家納入到量化減排的框架中,以保證全球既定的溫控目標的實現。此外,發展中國家減排的環境收益能被發達國家所共享,這也能反過來提升發達國家籌資的積極性。GCF秘書處指出,未來GCF會在氣候變化減緩和氣候變化適應之間尋求最優的資金配置,以最大化資金使用效果。

本文將討論GCF在發展中國家間的分配問題,研究提出三種分配原則:適應性需求原則(Adaptation Needs, AN)、碳減排貢獻原則(Carbon Reduction Contribution, CC)、兼顧適應性需求和減排效率的復合原則(ANCC)。其中,AN方案要求GCF按照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缺口進行分配,CC方案規定減排貢獻越大的國家得到GCF的獎勵越多,ANCC是一種兼顧適應性需求和減排效果的復合分配方案。

一、基于適應性需求分配原則(AN)

如果氣候變化適應是GCF的主要目標,那么GCF應該根據各國適應性需求進行分配,這需要綜合考慮兩個因素:一國的氣候損失和該國自身的經濟實力。一方面,不同國家遭受的氣候損失并不相同,氣候易損性較高的國家應該獲得較多的適應性資金。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同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會不同。相對貧窮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可能擁有更多的資源去應對氣候損失,因此應該分配較少的適應性基金。為實現適應性基金公平合理的分配,需要對各國氣候損失和其自身經濟實力進行綜合把握。

本研究根據GDP和氣候損失構造了一個能夠反映各國資金缺口的指標。其中,GDP作為一國財富的表征,一國GDP水平越高表明其擁有更多的資源去應對氣候損失。假設Θ是發展中國家集合,另設和 分別為氣候損失和GDP,則國家i 的自適應能力定義為,
表1展示了基于AN原則的GCF分配結果,其中各國氣候損失的數據來源于Harmeling 和 Eckstein (2012)。氣候變化對發展中國家造成的年均直接經濟損失約為655.14 億美元,其中42.44%都發生在中國。盡管如此,中國僅能獲得2.51%的資金援助。與之相反,非洲地區氣候損失占比僅為1.96%,但是卻能夠獲取29.79%的適應基金,在所有地區中最高。這是因為非洲地區經濟水平較為落后,在適應性需求原則下能夠獲取較高的援助資金。因此,AN原則對氣候損失較高和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地區有利,能夠體現這些地區的適應性需求。

表 1 基于AN原則的GCF分配



二、基于碳減排貢獻原則(CC)

表2 基于CC原則的GCF分配效果(總額為1000億美元)

三、兼顧需求和效率的分配原則

GCF在發展中國家的分配既要照顧適應性需求,也要考慮政策的減排效果,同時實現GCF的兩個目標: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和促進發展中國家減排。為此,本研究提出一種兼顧適應性需求和減排效率的復合分配體系。假設GCF為W,其中比例用于激勵發展中國家減排,這部分資金采用CC原則分配,剩下的資金采用AN分配原則。參數代表了GCF對減排效率的偏好,數值越高表明資金越注重對發展中國家減排行動的激勵。

圖1是ANCC方案下不同減排參數所對應的減排效果。可知,隨著的增加,發展中國家的減排量隨之上升,但邊際效果遞減。例如,當由30%增至100% (變化幅度高于3倍) 時,總的減排量僅由2357 MtCO2增至3498 MtCO2 (增幅約50%)。特別的,當減排參數時,發展中國家可實現總減排2784 MtCO2,減排比例約為19%;而當增至70%時,總減排量約為3110 MtCO2,減排比例僅增至21%。


圖1 基于ANCC方案的GCF減排效果(GCF=1000億美元)

圖2和圖3分別對應各發展中國家所能獲得的GCF金額和適應性基金金額??芍?,隨著減排參數的增加,兩幅圖變化趨勢基本相同。這表明在ANCC方案下,一國所獲得的GCF越多,那么得到的適應性基金就會越高。但是,不同國家變化趨勢差異較大。如圖2,隨著的增加,中國、印度和俄羅斯所能獲得的GCF均會增加。其中,中國資金份額將由25億美元增至414億美元,是增幅最大的國家。與之不同,其它亞太地區、非洲地區、中東地區、中南美洲和東歐地區的援助資金均會逐漸減少。其中,非洲地區資金份額將由298億美元降至92億美元,是降幅最大的地區。

圖2 不同減排偏好下GCF分配結果

圖3 不同減排偏好下適應性基金分配結果

圖4展示了ANCC方案下,各地區人均適應性基金的變化情況??芍?,隨著減排參數由0%增至100%,俄羅斯人均適應性基金由1.13美元增至56.66美元,是增幅最大的國家;中國人均適應性基金由1.89美元增至26.21美元。與新興經濟體不同,非洲地區人均適應性基金由80.71美元降至17.41美元,是降幅最大的地區。總的來說,發展中國家人均適應性基金由17.79美元降至13.32美元。特別的,如果GCF在AN和CC間同等分配,發展中國家能夠獲取15.63美元的人均適應基金。

圖4 ANCC方案下人均適應性基金比較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1.在適應性需求原則(AN)下,由于經濟水平有限,非洲地區能夠獲得約30%的GCF,是受助力度最大的地區。
2.在碳減排貢獻原則(CC)下,絕大部分GCF被新興經濟體獲得,這是因為新興經濟體擁有較大的減排潛力,而非洲地區所獲資金有限,不及AN原則的六分之一。
3.如果GCF在AN和CC間均等分配,能夠取得2784 MtCO2的碳減排效果,并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15.63美元的人均適應性基金。
(二)政策建議
1.為體現適應性資金分配的公平性,建議適應性資金根據各國的資金需求缺口進行分配,其中資金缺口程度可依據氣候損失和經濟實力綜合設定。
2.為實現GCF的減緩效果,建議減緩性資金根據各國的碳減排貢獻進行分配,其中減排貢獻的認定可選擇各國的自主決定貢獻(NDC)為標桿,超出此標桿的即視為有效減排量,這有助于激勵發展中國家采取更多的量化減排措施。
3.建議GCF在氣候變化適應與氣候變化減緩之間均等分配,這不僅能夠促進新興經濟體大幅減排,也能兼顧氣候易損性國家的適應性需求,是對公平與效率的一種權衡。
4.盡管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存在巨大的資金需求,但由于經濟實力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在爭取適應性基金方面可能存在困難,故建議中國加強自身適應性能力的建設,盡早建立國家層面的適應性保障體系。
原文:Cui, L.,Zhu, L., Springmann, M., Fan, Y.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Green Climate Fund.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014, 23(3):266-29

作者:崔連標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副教授崔  瑩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氣候金融研究室及碳金融實驗室負責人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