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江蘇省工業園區綠色轉型取得一定成績,但仍面臨挑戰

2019-4-24 09:33 來源: 中國環境報

工業園區該如何實現綠色轉型?實現綠色轉型要補上哪些短板?近日發布的《江蘇省工業園區綠色轉型綜合報告:評估、案例與導則》(以下簡稱《報告》)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解答。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綠色經濟行動伙伴計劃(PAGE)—中國地方(江蘇)綠色經濟促進項目二期成果發布會暨工業園區綠色轉型國際研討會上,作為二期項目重要成果發布的《報告》,以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泰興經濟開發區和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開展了典型工業園區綠色轉型評估,識別了存在的問題與短板,并對如何實現園區綠色轉型提出了建議。

作為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工業園區的綠色轉型迫在眉睫,而工業園區生態化建設的成效,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總體的資源效率和環境績效。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經濟規模世界第一,產業集聚特征明顯。以工業園區綠色轉型為手段,推進中國可持續工業化,是中國探索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的重中之重,也會為全球可持續工業化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當前,為應對工業發展的環境約束挑戰,我國工業園區正在經歷生態化轉型,園區循環化改造、低碳工業園、生態工業園區、綠色園區等建設全面鋪開。經過不斷努力,工業園區在污染減排、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環境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園區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有待提升,園區自身機制和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企業對綠色專項認識缺失,園區監管不嚴,環境污染治理任重道遠。

“園區的經濟學概念是集聚,但在國內一些地方,園區內企業是‘扎堆’,但沒‘扎根’,各種企業混在一起,工業生態系統之間沒有內部聯系,產業鏈條沒有理順。”吳舜澤說。

《報告》指出,產業集聚具有較強的自發性,主要由市場推動,但政府對產業的鼓勵和支持也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當前,我國有些園區依舊著眼于自身發展與管理,容易形成同質發展與無序競爭,不利于資源合理配置;部分園區不同類型企業混雜布局,難以實現園區內物料、能量等資源共享,無法充分發揮園區循環經濟優勢,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環境安全風險。因此,需要加強規范指導,明確部門分工、清晰層次責任、加強協調互動,形成全國工業園區統一的發展體系。

與其他省份相比,江蘇省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工業園區綠色轉型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報告》通過評估分析認為,蘇州工業園區綠色轉型程度較高,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能源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優勢。但是,在新興產業占比、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污水處理和水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仍舊存在問題。

作為以化工為主的工業園區,泰興經濟開發區的整體綠色轉型呈上升趨勢,但短板也很突出,特別是在主要污染物排放、園區綠化程度、能源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方面。需要在保持已有轉型態勢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工作部署和工作力度,特別是要提高環境風險感知和防范意識。

位于蘇北的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轉型穩中有升,在新興產業發展、人均經濟發展、土地資源利用等方面表現突出,但在科技創新、能源結構調整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吳舜澤強調,在實現綠色轉型的過程中,一定要解決好人的問題。一些工業園區是現代化的,硬件條件不錯,但運營人員的水平不高,已經發生的很多事故都與運營人員的低級錯誤有關。因此,在實現園區綠色轉型的過程中,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同樣重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