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日召開的“C40中國區域
論壇”上,南京、成都、青島確認了積極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將與全球70多個C40城市一道致力于采取積極的氣候行動來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論壇上,C40中國成員城市和中國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外交部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城市如何制定行動計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論壇還啟動了 “C40中國氣候行動規劃項目”,以支持C40中國成員城市制定一份與《巴黎協定》相符的行動規劃。該項目由英國和丹麥政府出資,將支持中國城市提高技術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氣候行動規劃,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并通過這些行動創造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在區域論壇之后,該項目隨即召開了交流研討會,向C40中國城市介紹了氣候行動規劃的框架和實踐案例,城市之間也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大城市面臨的氣候挑戰
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將全球94個最大城市聯系在一起,采取有力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引領更健康和更可持續的未來。
C40代表著7億多市民和四分之一的全球經濟,C40城市的市長致力于在地方層面實現《巴黎協定》的宏偉目標,以及讓人們共享更潔凈的空氣。中國的C40成員城市包括
北京、成都、大連、福州、廣州、杭州、中國
香港、南京、青島、上海、
深圳、武漢和鎮江。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全世界最大的100座城市中的19座。中國現在有100多座人口超過100萬居民的城市,這一數字在未來十年可能翻一番,其中很多城市都是沿海城市,面臨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國城市正面臨著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和資源短缺等挑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城市的氣候
政策和行動將對未來幾十年的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
C40正在通過“C40中國氣候行動規劃項目”與中國城市合作,進行能力建設,并制定和實施切實可行的長期氣候行動規劃。這既包括在核心領域采取有力措施減少
碳排放,如建筑、
交通、
電力和廢棄物管理等,同時也包括采取適應性措施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
建筑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
建筑物的能耗占中國總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5%,因此該領域成為了論壇上領導們談論的中心話題。為了支持中國城市制定建筑行業的低碳發展政策,“C40中國建筑項目”正支持四個城市在建筑領域率先采取行動。中國已有63%的建筑存量位于城市,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80%,而在2001年至2016年期間,由于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每年持續增加20億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中國城市建造的建筑面積相當于紐約市建筑面積的53倍。
中國
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長牛清報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城市將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球的城市和市民正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因此必須盡快采取行動,這就需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行動規劃。成都市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氣候變化,通過加入‘C40氣候行動計劃中國項目’,我們將繼續推進綠色和低碳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主任俞濱洋說:“建筑是開展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的重要領域,中國城市正通過加快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城市尺度、建筑尺度和行業尺度不斷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具體行動和實踐。在這些方面,中國愿意通過‘中國建筑項目’與C40成員城市進行交流,互通互鑒,推廣經驗,共同擔負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行動
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及海外城市對中國城市的行動表示贊賞。
挪威奧斯陸市長RaymondJohansen說:“奧斯陸市很自豪能夠成為世界上最早制定氣候行動規劃以促進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城市之一。我們對中國城市邁出的這一步表示祝賀。我邀請中國官員在制定氣候行動規劃時訪問奧斯陸市來進一步加強合作。”C40城市的執行總裁MarkWatts在談到中國對氣候行動的規劃時表示:“中國城市正在向全世界展示,氣候行動規劃就是當今社會的城市規劃。中國已經在太陽能發電和電動公共交通部署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我相信中國在超高能效建筑等新領域將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這些行動為市民帶來了更清潔的空氣、更強力的經濟發展機會和更安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