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朱智翔 記者晏利揚 通訊員汪超群 黃最惠
浙江省舟山市,港灣星羅、岸線逶迤,先天的地理優勢,讓船舶修造業和
石化油品儲運成為激活其海洋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隨著舟山船舶修造業的興起,廢油漆桶處置和船舶修造企業固廢、危廢管理等方面的
問題和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圖為舟山市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安全環保生產檢查。
近年來,舟山市聚焦危廢處置能力缺口、基層監管手段薄弱、危廢亂傾倒、處置監管合力不強等問題,在產生源頭和處置末端兩手發力,不斷提升處置能力和監管水平,著力破解危險廢物“處置難”“監管難”。
海島地區存在危廢處置監管短板
現年59歲的虞某在舟山市定海區經營著一家油品公司,偶爾接清艙的業務。一天,他與舟山某企業簽訂了一份油罐清洗協議,約定由虞某的油品公司負責清洗企業的3個油罐。
虞某組織清灌工人對3個油罐進行了清理,共計清理出污油泥30余噸。隨后,他聯系了沒有油泥處理資質的張某。
“把油泥讓有資質企業處理的話,需要支付
運輸費和每噸幾百元的處置費,但讓張某處置的話我還可以賺錢。”為了一時之利,他將污油泥以每噸300元的價格賣給了張某。
張某將污油泥進行了破包(經沉淀后提取上層廢油,并進一步提煉為燃料油)。處理后總計產生了10多噸燃料油和20余噸粘有油泥的雜質垃圾,張某將提煉出的燃料油賣掉,剩下的雜質垃圾又轉手賣給從事廢油生意的馮某處理。
虞某在明知張某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仍委托其處置清理油罐產生的油泥30噸,其行為已構成污染環境罪。去年,舟山市定海區檢察院依法對這起非法處置油泥污染環境案的犯罪嫌疑人虞某提起公訴,追究其刑事責任。
廢油漆桶、油泥隨意處置,固廢、危廢管理不規范……這些問題和違法行為的發生反映出海島地區存在危廢管理全程跟蹤難、危廢處置基礎設施滯后、企業自覺守法意識薄弱等一系列危廢處置監管短板,加強危險廢物管理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