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
河北省取得新進展。自2015年1月起正式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4年來,截至今年初,河北省累計投保企業3738家次,轉移風險金額128.51億元。
“以‘
市場之手’推進環境治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推進經濟和環境‘雙贏’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政法處副調研員王德春說。
政府引導分類推進,3738家次企業參保
過去,一旦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企業除了依法受到處罰外,還要賠償污染受害者。在巨額賠償金和污染治理費面前,事故企業常常無力承擔,受害者得不到及時補償,造成的環境污染最后只能由政府埋單。
為改變“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局面,2015年1月,河北省正式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
這一試點工作在推行之初,主動投保的企業很少,很多企業認為,事故未必會發生,為保險掏錢沒必要。
為提高企業的投保意識,河北省實行政府推動、
政策引導的方式,先將污染重、風險大的行業和企業納入試點范圍,分類、分階段推進。
“唐山市高度重視綠色保險試點工作,將其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和環保年度目標考核。在前期試點階段,唐山市將
鋼鐵、焦化、
水泥、
化工、污水處理等環境風險高、易發生污染事故及發生污染事故后危害大的行業整體納入試點,隨后逐步將產生危險廢物及危險廢物處理企業納入試點。去年,唐山市又將全市涉及土壤環境重點監管的企業增補列入了投保企業名單。”唐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范書江介紹說,通過分類、分階段推進,唐山市綠色保險總保費和總保額連續3年居河北省設區市首位。
為調動企業參保積極性,唐山市建立起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與環境監管關聯機制,對按規定投保的企業,在環保專項資金中予以優先考慮,對企業信貸有限支持等;同時,唐山市還根據企業環境信用等級,對投保綠色保險的企業實行浮動費率,如對上一年度未出險的企業自動降低10%續保費率,對達到全省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統一方案一級風險、保額6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執行全省最低的0.711%費率。
王德春介紹說,在各地積極推動下,綠色保險試點4年來,河北省累計投保企業3738家次,轉移風險金額128.51億元;其中,唐山市累計投保企業456家次,占全省12.2%;轉移風險金額66.9億元,占全省52%;6000萬元及以上5筆大額保額保單持續在保。
分擔環境污染風險,48起案件理賠到位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綠色保險的受益者。
2017年7月,企業輸送濃海水的管道突然泄漏,漏點附近約一公里長的高速公路綠化帶、土壤和池塘受到濃海水污染。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接到報案后,立即派人到現場查勘,經過清污定損,很快賠償三友公司22萬余元。
王德春介紹說,截至目前,河北省共發生環境污染責任險理賠案54起,48起賠付到位,賠付金額223.3萬余元;正在履行相關程序的理賠案件中,唐山市共有4起,賠付預估金額475萬元。
及時賠付,給在保和準備參保企業吃了定心丸。實行綠色保險,如同多了一雙防范企業環境風險的“眼睛”。“我們每年到投保企業走訪兩次,評定企業的環境風險等級,等級越高保險費率越高,促使企業對隱患及時整改。如果投保企業沒有整改,保險機構有權拒賠。”一家保險經紀公司的負責人說。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行,提高了企業防范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有效消除了重大環境安全隱患,有利于維護環境污染事件受害者合法權益,有利于形成社會共同防控環境風險的良好局面。
為持續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增點擴面,去年,河北省委、省政府聯合出臺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河北將“全面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發展,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運用市場機制化解和防范環境風險”。
王德春表示:“河北省將持續推動綠色保險發展,讓這劑‘良藥’助力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