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3 14:37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已經開始的5個碳排放交易試點中,企業覆蓋范圍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作為工業大?。ㄊ校瑥V東和天津首批納入單位主要以工業企業為主,因此納入排放標準相對較高,納入企業數量較少。深圳和北京碳交易試點結合自身情況納入了大量非工業排放源,納入標準較低,納入單位數量較多。上海由于既有工業企業,也有為數不少的非工業排放源,因此差異化地設置了兩個納入單位標準。
部分碳排放交易試點地區的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如深圳和廣東未來將納入交通排放,廣東還將把納入的行業和納入單位標準降低到“年排放二氧化碳1萬噸以上的工業行業企業以及年排放二氧化碳5000噸以上的賓館、飯點、金融、商貿、公共機構等單位”。
操作:配額結余可交易、可自用
根據相關辦法,上海要求達到一定排放規模的企業每年編制本企業碳排放報告,并由第三方機構對企業提交的碳排放報告進行核查。企業每年按照實際排放量進行清繳,企業配額不足以履行清繳義務的,可以通過交易購買;配額有結余的,可以在后續年度使用,也可以用于交易。
意義:結構調整的有力杠桿
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同一行業的企業之間將會實現利益結構的優化,高出行業排放水平的企業將把利益讓渡給排放水平低的企業,這將是行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杠桿”。不同行業之間也能通過利益調整進行結構優化,提升社會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
聲音:為全國統一碳市場“探路”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內7個地區開展碳交易試點,目的是在交易機制、交易規則和核算體系等方面進行技術和機制的創新探索,為最終在全國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找到“既適合國情、又簡單適用”的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