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報送《陜西省2018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結及2019年重點工作》的函【 陜環排管函〔2019〕52號】 ... ... ...

2019-3-18 09:43 來源: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報送《陜西省2018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結及2019年重點工作》的函【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關于報送《陜西省2018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結及2019年重點工作》的函

陜環排管函〔2019〕52號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

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報送應對氣候變化2018年工作總結和2019年工作計劃的通知》(環辦便函﹝2019﹞13號)要求,我廳組織有關地市進行了座談,與省級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匯總編寫了《陜西省2018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結及2019年重點工作》,現隨函上報,請審核。

附件:陜西省2018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結及2019年重點工作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2019年2月24日

附件

陜西省2018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結及
2019年重點工作

2018年陜西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決策部署,積極踐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深入推進國家低碳試點省工作,在制度建設、碳減排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2018年我省應對氣候變化主要工作:

一、目標總體完成情況:

2018年陜西省國民生產總值2.44萬億元,增長8.3%,單位地區生產能耗預計下降4.7%,能源消費總量12791億噸,增速在控制目標之內。據測算,2018年我省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降低3.92%,超額完成年度下降3.9%計劃目標。

二、全面推進綠色發展

(一)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全年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任務398萬千瓦,完成小火電關停任務42.7萬千瓦,引導退出落后礦井21處,退出產能581萬噸。二是培育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咸陽秦星、西安吉利、韓國三星公司二期等項目簽約落地,榆林煤油氣綜合利用等項目順利推進,寶雞吉利發動機、延安煤油氣綜合利用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產業結構向高端化、低碳化轉變,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4%,高于全省經濟增幅2.1個百分點;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3.3%,較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圍繞工業支柱產業布局產業鏈,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70%和36.9% ,均快于全省工業增長速度。

(二)積極構建低碳能源體系。一是加快新能源發展。積極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及地熱、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90萬千瓦,同比新增240萬千瓦。二是大力削減煤炭數量。2018年在霧霾嚴重的關中地區繼續實施削減煤炭消費政策,順利完成關中地區削減596萬噸燃煤目標任務。三是能源消費清潔化利用取得新成效。2018年天然氣消費量103.56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12.37%。

(三)積極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積極實施“關中大地園林化、陜北高原大綠化、陜南山地森林化”生態戰略,持續開展植樹造林行動。2018年,陜西省植被持續增加,國土綠化成效明顯,全省累計治理沙化土地105.5萬畝,完成營造林749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農業廳印發了《陜西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全省化肥施用量增量持續下降。

二、深入推進低碳試點

(一)建立低碳發展體制機制。省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推進全省低碳試點示范工作。省政府印發了《“十三五”陜西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市區、各部門低碳目標任務,為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氣候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省人大頒布了《陜西省氣候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經篩選評定確認第一批9家省級低碳示范單位先行先試。

(二)強化目標考核責任制。編制印發了《2018年陜西省低碳試點工作要點》,把碳強度降低目標和低碳試點工作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之中,落實在年度計劃之內。分解下達2018年度各市(區)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明確低碳年度工作任務,按照《陜西省“十三五”各市(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對各市(區)2017年度碳強度目標完成情況采取自查評價、現場抽查及省級有關部門、第三方核查碳咨詢機構專業人員組成專家組聯合審查考核,對評為優秀等級的地市予以通報表揚。迎接國家對省政府2017年度碳強度目標責任現場評估考核。2017年陜西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6年下降超過6%,超額完成《陜西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3.9%的下降目標。

(三)建立省市縣三級溫室氣體報告制度。會同省統計局、省工信廳、省林業廳等部門建立了工作聯絡機制,積極開展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開展省級和各市(區)2015—2016年溫室氣體分年度清單報告,要求國家、省級試點城市所有區縣編制縣級溫室氣體清單報告,初步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溫室氣體報告體系。組織專家組對全省“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形成“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中期評估報告;完成了2015年-2016年各市(區)溫室氣體清單報告評審工作。

(四)初步建立重點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印發《關于開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分階段推動全省企業實行碳信息披露,組織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年能耗7.7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企業公布披露2017年度溫室氣體排放信息,已有14家企業予以公布。

(五)推進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根據國務院《“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國率先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試點,穩步推進陜西彬長礦區大佛寺井田瓦斯抽采利用等3個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指導試點單位編制《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積極實施近零碳排放試點創建。

(六)加快碳交易市場基礎建設。根據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工作部署,組織第三方核查機構對全省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168家重點控排企業2016年-2017年碳排放數據進行核核查,省上專家組對核查報告進行集中審核,核查結果上報生態環境部,為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做好前期準備。

(七)積極推廣應用綠色低碳技術。為貫徹落實《陜西省“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積極推廣利用低碳新技術”要求,印發了《關于征集陜西省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低碳產品及示范案例目錄(第三批)的通知》,專家組對各市(區)申報的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進行集中評審,確定中節能建筑節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申報的污水源熱泵技術等6項技術為我省第三批重點推廣應用低碳技術目錄。

(八)建立低碳試點協調推進機制。發揮省低碳試點協調工作組的協調服務作用,省發改委牽頭,省級有關部門及地市發改部門共同參與,協同推進試點工作。組織省節能中心、省氣候中心、西安交大、西北大學等積極開展溫室氣體碳減排課題研究,初步形成政府、專業機構及專家團隊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開展豐富多彩的低碳宣傳活動,成功舉辦“2018年全國低碳日”活動。

(九)打造國家級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高地。2017年5月西北大學國家CCUS工程研究中心掛牌運營,2018年亞行提供綠色基金贈款550萬美元資助陜西延長集團CCUS示范項目正式啟動。

三、開展適應氣候試點,提高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

(一) 推進國家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建設。2017年我省商洛市、西咸新區獲批成為國家首批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單位。試點單位分別成立了市級領導小組,編制完成建設規劃,細化建設階段各項任務,啟動實施一批重點建設工程。西咸新區在海綿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設基礎上,積極推廣綠色建筑、清潔能源利用、無煤城市建設、城市微氣候監測網絡建設等,并實現多項突破,著力打造自然河道、中央綠廊、街頭綠地等多層次開放空間的城市綠色生態體系,全面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水平。2018年我省公開發行綠色債券二期25.2億元,加快建設地下綜合管廊、雨水滲透收集系統等灃西新城綠色城市綜合新能源項目。

(二)組織召開“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配合國家主管部門,協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在陜西西咸新區召開了“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通過國內外實踐交流,促進試點城市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應對未來氣候風險。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控制碳排放總量壓力大。我省產業結構能源化工占比重大,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煤炭占全省能耗總量的74.88%,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產業結構重型化導致能耗高,碳排放量大,且短期內難以改變。全省能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控制壓力大。

(二)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工業、能源、農業等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算、統計和監測基礎薄弱,統計手段落后、缺乏專業碳統計核算管理人員,難以滿足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監管工作。

(三)低碳發展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政策尚不健全,碳金融碳足跡及碳排放權補償抵消機制等有待完善。

五、2019年主要工作

按照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工作會議李干杰部長講話精神,今年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將在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三五”控溫方案、深化低碳試點、加快碳交易市場建設和加強機構能力建設等四個方面實現新突破。2019年擬安排重點工作:

(一)分類推進低碳試點示范。加快延安、安康市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建設,率先在2029年和2028年分別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深化鳳縣和西安浐灞生態區等省級低碳示范城市和園區試點;積極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和氣候投融資試點,篩選確定全省第二批低碳示范單位。

(二)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分解下達2019年各市(區)碳強度降低計劃目標任務,組織開展2018年度各市(區)萬元GDP二氧化碳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考核并予以通報。

(三)建立完善碳排放報告制度。加快構建省、市、企業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體系,培育壯大碳交易專業技術支撐隊伍。組織開展2018年度重點控排企業碳核算、核查工作,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

(四)加快低碳技術研發與示范。推進低碳技術研發、示范和產業化,加快發展低碳工業、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相關新技術、新工藝,加快建設西北大學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推動延長集團(煤化工路徑)、長慶油田(天然氣供應鏈路徑)、神華錦界電廠(火電路徑)三個CCUS示范項目建設。

(五) 建立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組織重點企業率先開展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鼓勵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主動公開溫室氣體排放信息和控排措施。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對標專項行動。

(六)完善低碳發展政策和標準體系。研究制定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氣候投融資及森林碳匯等扶持政策,積極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鼓勵優先或強制采購節能、低碳等綠色產品。協調推進亞行綠色基金贈款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援項目。研究制定重點行業、重點產品溫室氣體排放地方核算標準。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