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全球碳項目”GCP發(fā)布《2018年全球碳預(yù)算報告》

2019-1-4 19:16 來源: 全球變化研究信息中心 |作者: 劉燕飛

GCP發(fā)布《2018年全球碳預(yù)算報告》


2018年12月5日,“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發(fā)布《2018年全球碳預(yù)算報告》(Global Carbon Budget 2018)指出,受能源消費增長的推動,全球化石燃料排放量連續(xù)兩年攀升。2017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長了1.6%,預(yù)計將在2018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37.1 GtCO2。

報告的關(guān)鍵信息包括:

(1)化石燃料和工業(yè)排放

全球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yè)活動排放的CO2從20世紀(jì)60年代的平均3.1±0.2 GtC/年上升到2007—2016年平均9.4±0.5 GtC/年。2017年排放量為9.9±0.5 GtC,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水泥和火炬(flaring)的排放貢獻分別為40%、35%、20%、4%和1%。預(yù)計2018年全球排放量將增加2%,達到10.0±0.5 GtC的新紀(jì)錄。

(2)區(qū)域化石燃料排放

2017年,全球CO2排放量的主要貢獻國家和地區(qū)為中國(27%)、美國(15%)、歐盟28國(10%)和印度(7%),這些國家在2016—2017年的排放量增長率分別為中國(+1.7%)、美國(-0.5%)、歐盟28國(+1.4%)和印度(+4.0%)。2017年,全球人均碳排放為4.8tCO2/(人·年),中國為7.0tCO2/(人·年),美國16.2tCO2/(人·年),歐盟28國7.1tCO2/(人·年),印度為1.8tCO2/(人·年)。預(yù)計2018年中國、美國、歐盟28國和印度的排放量增長率分別為+4.7%、+2.5%、-0.7%和+1.8%。

(3)基于消費的化石燃料排放

消費側(cè)排放量指將排放量分配到商品和服務(wù)的消費端,而不是它們的生產(chǎn)端和排放端。對消費側(cè)排放量的區(qū)域貢獻分別為中國(25%)、美國(16%)、歐盟(12%)和印度(6%)。

(4)土地利用變化的排放

2008—2017年,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變化產(chǎn)生的CO2排放量平均為1.5±0.7 GtC,約占人類活動(化石燃料燃燒、工業(yè)、土地利用變化)所有排放量的12%。2017年的排放量為1.4±0.7 GtC,與10年平均值一致,盡管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土地利用變化、化石燃料和工業(yè)排放的總和在2017年達到11.3 GtC。

(5)自然碳匯去除的CO2

2008—2017年,人類活動產(chǎn)生的排放中約有44%累積在大氣中,22%累積在海洋,29%累積在陸地。2017年,海洋碳匯的強度接近10年平均值,而陸地碳匯低于平均值。預(yù)計的碳源總量與碳匯總量不匹配,即碳失衡(carbon imbalance),差別約為5%。

(6)大氣CO2濃度

2017年,大氣CO2的年增長率為4.6±0.2 GtC,相當(dāng)于大氣CO2濃度增加2.16±0.09 ppm。這一增長與2008—2017年平均每年增長4.7±0.02 GtC的速率接近。2017年,全球大氣CO2平均濃度達到405.0±0.10 ppm,預(yù)計2018年額外增加4.9±0.7 GtC,使全球大氣CO2平均濃度達到407 ppm。

(7)累計碳排放

1870—2017年,化石燃料和工業(yè)活動產(chǎn)生的累計排放為425±20 GtC,土地利用變化產(chǎn)生的累計排放為180±60 GtC。總累積排放量為615±80 GtC,分別劃分到大氣(250±5 GtC)、海洋(150±20 GtC)和陸地(190±45 GtC)。土地利用變化、煤炭、石油、天然氣分別約占累計排放量的31%、32%、25%和10%。

相關(guān)文章《排放量仍在上升:加強削減》(Emissions are Still Rising: Ramp up the Cuts)、《全球能源增長超過了脫碳》(Global Energy Growth is Outpacing Decarbonization)發(fā)表在期刊《自然》(Nature)和《環(huán)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同時,更詳細的數(shù)據(jù)在《地球系統(tǒng)科學(xué)數(shù)據(jù)》(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上的《2018年全球碳預(yù)算》(Global Carbon Budget 2018)一文中公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