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0名行業專家的反饋、歷時6個月的各方意見征詢,能源轉型委員會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從技術和財政角度來看,到本世紀中葉有可能實現重工業和重型
運輸行業凈零
碳排放。
能源轉型委員會今天(26日)在京發布的《可完成的使命:到本世紀中葉實現難減行業凈零碳排放》報告稱,如出臺相應的
政策,加速創新、加大投資,重工業和重型運輸行業可能實現凈零碳排放,且此舉對全球經濟而言成本極小。
該委員會預測,到2060年,全球有可能實現重工業和重型運輸行業零碳排放,且對世界經濟的總影響將低于全球GDP的0.5%,而發達經濟體有望更早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在重工業和重型運輸行業的碳
減排也有巨大的空間。
“這份報告釋放出一個樂觀但完全切實可行的信號:我們能夠打造一個零碳經濟體,而且經濟增長不會受到很大影響?!蹦茉崔D型委員會聯合主席阿代爾特納(Adair Turner)說。
中國在重工業和重型運輸行業的
碳減排有著巨大的空間。攝影/章軻
能源轉型委員會專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在今天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上述報告概述了
水泥、
鋼鐵、塑料、卡車運輸、航運和
航空全面脫碳的可能途徑。目前這些領域的排放量占能源排放量的30%,隨著其他行業排放量的進一步降低,到本世紀中葉,這個比例可能增加到60%。
報告稱,利用現有技術實現完全脫碳在技術上可行。重工業和重型運輸行業凈零碳排放對終端消費品成本的影響很小,如采用綠色鋼材對一輛汽車的售價影響為總體價格上漲大約1250元;采用綠色運輸方式對一條進口牛仔褲售價的影響不足1%;采用低碳塑料會對一瓶蘇打飲料的售價影響為價格上漲1美分。
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優化碳密集型材料的使用(提高材料效率和回收利用)以及限制碳密集型運輸的需求增長(提高物流效率和模式轉換)進一步減小影響。
趙昌文稱,在重型運輸行業,到2030年,電動卡車和公共汽車(采用電池或氫燃料電池)可能變得具有成本競爭力;而在航運和航空領域,液體燃料可能仍然是遠距離運輸的首選,但可以通過使用生物或合成燃料實現零碳化。針對貨運和客運提高能源效率、物流效率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模式轉換,有助于減小轉型挑戰帶來的壓力。
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將在重工業和重型運輸行業進行脫碳投資,這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現在正是其重塑工業、轉而采用更具競爭力的低碳工業模式的絕佳時機,且這樣做還可減少空氣污染。
“在工業領域,如果循環性更強的經濟體能夠更高效地使用材料、大幅加強回收和再利用,全球初級生產量和排放量的減幅將高達40%?!壁w昌文表示,在發達經濟體,這一數據更加可觀。塑料和金屬行業中蘊藏的機遇最大。達到完全脫碳需要一系列脫碳技術,實現凈零碳的最佳途徑因地而異,具體取決于當地的資源。
報告稱,面臨最嚴峻脫碳考驗的行業是塑料業,因為脫碳成本高昂、行業結構零散,報廢后排放物、水泥、過程排放物和運輸的處理難度很大。
報告認為,加快難減行業脫碳步伐的關鍵政策杠桿包括:加強對工業流程、重型運輸和消費品碳含量的
碳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求;引入適當的碳定價機制,在理想目標下,努力建立一個國際范圍內認可的綜合定價體系。同時,必須認識到,也有采用按行業、下游消費品適用情況和其他提前議定的標準區分確定價格的可能性;通過對材料效率和回收進行適當監管,鼓勵經濟體由線性轉向循環性;投資綠色產業,通過研發支持、部署支持和公共采購刺激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最初需求;加速公私協作,建設必要的能源和運輸基礎設施。
國際能源轉型委員會是國際性高規格的能源智庫,其核心目標是在平衡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控制全球變暖溫升不高于2度的前提下,加速全球能源生產、傳輸、消費系統的低碳轉型。該委員會采用委員會制,委員由高級政府官員、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高級管理者、知名研究機構學者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