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論碳減排的“需求側”改革——基于消費端的城市碳排放研究

2018-11-7 10:39 來源: 老汪聊低碳 |作者: 汪軍

論碳減排的“需求側”改革——基于消費端的城市碳排放研究


所謂基于消費端的城市碳排放,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城市消費了多少碳排放,而非產生了多少碳排放。
 
城市碳排放清單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指這個城市物理邊界以內產生的碳排放(電力除外),無論這些排放生產的產品是被這個城市消費掉了還是去到了其它城市。
 
這種算法雖然更利于數據搜集,算出的結果也更精確。但從著手減排的角度上來看,它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數據,因為你并不知道是誰消費掉了這些排放。
 
一個形象的比喻,經濟改革中,我國這幾年一直都在強調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它指的就是為了搞活經濟,生產和消費需要兩頭抓。供給側改革在生產端,旨在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需求側改革就在消費端,旨在提高消費者掏錢的意愿,只有這樣才能刺激經濟增長,兩者缺一不可。
 
這事放到碳減排的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就是這樣色的:供給側改革在生產端,旨在降低產品的碳排放,需求側改革在消費端,旨在提高消費者為低碳產品掏錢的意愿。
 
看了這個比喻后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我們碳減排的供給側改革如火如荼,需求側改革卻如煙似夢。
 
所以為了更加有效的減排碳排放,早日實現溫控1.5度的宏偉大業,碳減排的需求側改革勢在必行!而城市作為溫室氣體的集中消費區域,基于消費端的城市碳排放研究則首當其沖。
 
終于引出了本文要介紹的一項研究:C40城市基于消費端的碳排放研究,該項研究,針對C40組織的79個城市進行了消費端的碳排放計算,并做了一些相關分析。該項研究由利茲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Arup公司共同完成。
 
該項研究采用的工具是PAS 2070: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a city。該研究從產品全生命周期(LCA)的角度計算了79個城市的基于消費的碳排放。他們的計算方法為:在生產端城市碳清單(sector-based GHG emission)的基礎上,扣除對外輸出的產品,在加上從外部輸入的產品產生的碳排放。


關于數據收集方面,這個是消費端碳排放的難題,因為產品種類太多,根本無法分類計算,而且如果想要細分統計就必須知道每一個產品的碳足跡,這顯然是當前的數據水平無法支撐的。所以研究人員采取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將消費分為幾個大類,然后從消費數據上反推某一類產生的碳排放是多少。
 
雖然報告沒有詳細介紹是怎么算的,就我的分析應該是這樣色的:比如車的排放,我們可以統計出某個城市賣了多少量車,然后有個車的碳足跡缺省值,而這兩個數據都比較好獲得,于是該城市關于車的消費端碳排放就這樣算出來了。
 
最后的計算結果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來看一下:


上圖我們可以看出:C40組織的79個城市基于消費端的碳排放為35億噸,而基于生產端的碳排放只有22億噸。很明顯可以看出,如果從消費端的角度上來看,城市的碳排放要遠遠高于其實際產生的,我們不難推出:全球的絕大多消費碳排放都集中在城市里。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消費端排放都要高于生產端,該研究錄得的79個城市中,有16個城市屬于消費端碳排放反而低于生產端的。雖然報告中沒有明確城市信息,但這些城市因該是較落后的城市,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消費”嘛。


通過這種研究,我們能得到什么?
 
報告只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并沒有給出更多的展望,我這里就借題發揮一下,說一說基于消費端城市碳清單的意義。
 
首先,要提的是碳減排“需求側改革”對全球減排的意義。
我們迄今為止所有的減排重心都放在生產端上,對消費端并不在意。這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所有的碳排放的原動力都是消費端的需求,這個原動力比政府給企業下的任何強制減排政策都有影響力。所以如果適當在需求側做一些引導,可能收到的效果要比政府天天追著企業減排的效果要好很多。
 
其次,城市將會是碳減排“需求側”改革中堅力量。
就像生產端的總量控制主抓高排放企業一樣。消費端的總量控制可以從大城市著手,因為大城市的“消費密度”要數百倍于小城市/農村。而“若想減排,先摸家底”同樣適用于消費端的城市碳排放,所以基于消費端的城市清單是降低城市“碳消費”的第一步。
 
再次,為基于消費端的碳交易市場打基礎。
通過市場手段降低碳排放在消費端仍然有效,只是其中的市場參與者以及整套的制度設計可能就跟生產端的碳交易市場不一樣了。因為我們的管理對象變成了消費者,也就是你我他她,想象一下,這樣的碳交易市場應該怎樣設計?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