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碳匯交易項目案例分析
林業
碳匯減排項目相對于工業減排項目具有成本低、多重效益等特點。目前全球的林業碳匯交易項目可分為國際項目與國內項目兩大類。國際項目是按國際規則開發的項目,如占
市場份額較多的
CDM 項目、國際自愿碳標(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以下簡稱VCS)碳匯項目以及新西蘭、美國加州森林碳匯項目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林業碳匯項目。國內項目則是按國內規則開發的中國核證減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以下簡稱
ccer) 中的林業碳匯項目和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以下簡稱CGCF)自主開發的碳匯項目等。
1. 國際項目案例
① CDM 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是《京都議定書》規則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開展的助力發達國家實現部分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同時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合作機制。
2006 年,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全球首個成功注冊的CDM 林業碳匯項目---“中國
廣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項目”在廣西實施。該項目完成造林面積3008.8 公頃,到2035 年項目預期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量約77 萬噸。首個監測期內成功簽發了13.1964 萬噸碳匯減排量,收益51.9 萬美元。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當地植被恢復,減輕水土流失,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同時提供了數十萬個臨時就業機會,有超過5000 個農戶從出售碳匯、木質和非木質林產品獲得收益。該項目“退化土地再造林
方法學AR-AM0001”是全球首個被批準的CDM 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為全球開展CDM 碳匯項目提供了示范, 在國際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老牛基金會和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的支持下,2011 年,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建成了2191.21 公頃高標準生態保護林。30 年內預計有碳匯減排量約20 萬噸。該項目創造了114 萬余個工日的臨時就業機會,當地1 萬多人受益,產生的
碳信用被美國迪士尼公司出資180 萬美元購買。2013 年,項目榮獲民政部第八屆“中華慈善獎”。
③ 國際自愿碳標準(VCS) 項目
VCS 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被使用和認可程度最高的自愿減排標準,且按此標準生產和交易的產品占自愿減排市場份額最大。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組織開發了4 個VCS 林業碳匯項目,總面積約50 萬畝, 預計總減排量近600 萬噸 。項目區分別位于內蒙古國有林區、
福建永安林區、昆明貧困山區和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區。前三個項目已經成功實現首次交易。
2. 國內項目案例
① 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
2012 年中國開展了7 省(市)
碳交易試點。作為強制性
碳減排的補充,試點
碳市場為抵消機制的自愿減排CCER 留下了占基礎配額5% ~ 10% 的空間,其產品包括工業減排量和林業碳匯減排量。2015 年,全國首個CCER 林業碳匯項目--- 廣東長隆碳匯造林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減排量備案簽發。該項目2011 年在廣東省三個縣實施碳匯造林面積1.3 萬畝,20 年內預計產生減排量34.7 萬噸。目前, 該項目所有減排量包括首期簽發的5208 噸CCER 碳匯,由控排企業廣東省粵電集團以每噸20 元的單價簽約購買用于履約。此項目的成功開發和交易, 為我國CCER 林業碳匯項目提供了可貴的經驗和示范。
② CGCF 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項目
為促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的森林經營和林農增收,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與
浙江農林大學于2014 年開發了《農戶森林經營碳匯項目交易體系》。該體系參照國際規則,結合我國國情和林改后農戶分散經營森林的特點及現階段碳匯自愿交易的國內外
政策和實踐經驗,以浙江省杭州臨安區農戶森林經營為試點,研制建成了包括項目設計、審核、注冊、簽發、交易、監管等內容的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該體系明確了政府部門的管理角色,科研部門提供技術服務,
第三方對項目進行審定核查、注冊以確保碳匯減排量的真實存在,最后托管到華東林權交易所進行交易。首期42 戶農民的森林經營碳匯項目4285 噸減排量由中國建設銀行浙江分行購買,用于抵消該行辦公大樓全年的
碳排放,實現了辦公
碳中和目標。這是林改后農戶首次獲得林業碳匯交易的貨幣收益,雖然交易量不大,但對促進林業生態服務交易提供了有益借鑒。
③ 林業碳匯碳中和項目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內外政策的宣傳和碳匯科學知識的普及,促進全社會積極參與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依據現有的科技手段和技術要求,碳匯基金會組織實施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天津會議碳中和林”“2014 年
北京APEC 會議碳中和林”“2016 年杭州G20 會議碳中和林”以及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連續8 屆“中國綠公司年會碳中和林”等不同主題的碳中和林。截至2018 年7 月,已經實施碳中和林項目47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