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在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2018年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
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博士針對“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等議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馬駿介紹,2017年底,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法國央行、德國央行等在內8家有很強意愿推動綠色金融的央行,發起了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 (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s Network on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如今該網絡的成員已經發展到18個國家的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這個網絡設有三個工作組。其中,由馬駿擔任主席的監管工作組正在討論是否應該降低綠色資產的風險權重。
馬駿表示,通過降低綠色資產的風險權重可以明顯降低綠色信貸的融資成本,實質性激勵銀行加大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推動實體經濟加快向綠色和低碳轉型。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對此政策選項有興趣,但對其利弊還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主要原因是多數國家還沒有對綠色信貸的明確定義,也沒有綠色信貸的統計和違約率的數據,因此無法判斷綠色信貸違約率是否低于其他信貸違約率。
馬駿指出,中國最有條件,也應該率先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自2013年以來,中國銀監會就明確了我國綠色信貸的界定標準。5年來,中國持續開展了綠色信貸余額以及綠色信貸違約率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綠色信貸不良率為0.4%,大大低于銀行業1.7%的總體不良率。他說,由于綠色信貸不良率較低,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既符合金融監管的宏觀審慎原則,可以增強銀行業的穩健性,也符合調整產業結構、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的要求。另外,馬駿認為,對風險比較高的棕色資產,也可以考慮提高其風險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