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V是
碳排放監測(monitoring)、報告(reporting)和核查(verification)的過程機制。監測指確定計量的排放邊界、種類和水平,報告是對排放的核算與結果輸出的過程,核查是對監測和報告的檢查、取證和確認的過程??嘏牌髽I按照健全縝密的MRV流程進行操作,最終獲得政府認可的碳排放量和強度,完成控排企業的配額履約。
按照國家MRV機制要求,結合自身碳排放管理需求,采用計算機自動化技術在系統中自動實現控排企業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核查和統計等功能。MRV作為信息化系統的技術支撐和主干骨架,需要與信息化手段進行深度融合和創新。
MRV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是一個較為新興的技術和管理創新,需要一個反復推敲、驗證和完善的過程,在與新技術手段交融的摩擦碰撞中有如下體會:
如果把信息化建設比喻為培育一顆大樹,那么到底要怎么管理碳,就是這顆大樹的根,是必須把握的根本。
通過充分的前期調研,設計碳資產管理需求,按目標分為滿足碳排放核算與履約的基本管理需求,以及為實現碳資產交易增值服務的高目標管理需求。
2、 開放靈活的模塊設計要求
在MRV機制存在不確定性和未知風險的情況下,如何把握MRV制度建設的基本脈絡和精髓,制定適用性強、靈活可調和可拓展的系統模塊,是決定這顆大樹是否茁壯成長的樹干網絡,應將碳資產管理需求落實到功能模塊。
MRV機制中較為明確的部分設計為基礎模塊,不確定性的部分設計為可以自由組合的小模塊或功能組件,以便隨時調用組合和修改。
3、 數據采集與報告方面
這部分是這顆大樹的綠葉,是將需求落實到可操作性系統的重要環節,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難點。
首先碳排放監測最重要的環節是數據的采集,需要綜合考慮并協調各方面因素來設計,包括碳資產管理需求目標、基礎數據庫的完整性和兼容程度、各方的工作量和難度即可行性、以及MRV
政策要求。如果碳資產管理目標較高,基礎數據庫建設較完善,建議采用高頻率多指標多維度的自動抓取方式。但大部分集團已有的數據報送系統不適用采集要求。如果采用人工填報,則填報模版的設計成為重點,極大的考驗大型集團的管理能力。
在報告方面,目前國家和各省份均有不同的數據報送系統,年度報告形式各異,如能實現與國家或地方的系統對接,那自然一勞永逸,但臣妾做不到,雄心勃勃的青年說把目前國家和地方的報告都拿過來,照著一樣做一個吧,臣妾有心無力,折中的辦法是按照較為普遍采用的報告形式設計輸出。如果集團型企業為管理優化碳資產,需設計按月度,甚至按周輸出含有關鍵指標的簡報。
4、 核查的設計難點
核查的設計相當于這顆大樹的花朵和果實,這棵大樹長的茁壯與否,主要靠這部分的設計來檢驗。
集團型企業信息系統的核查指的是內審工作,首先是管理流程的設計,需要結合MRV的邏輯順序,以及與
第三方的外部核查安排,設計從碳排放產生到確認全過程的管理功能。
第二是核查的技術設計,V是核對計算用指標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主要方法是對計算排放的指標進行多來源多方位的交叉核對,然而由于MRV機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第三方機構及審核員對核查標準的解讀不同,且不同企業交叉核對證據形式不一,證據材料量多,手動填報企業和審批人員工作量較大,因此給核查功能的設計增加了難度。
5、 系統開發水平和硬件配置的限制
技術開發水平和硬件設施決定了實現功能的程度,是孕育大樹生長的土壤,影響了與MRV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核查階段,設計自動抓取交叉核對證據中的相關數據,與計算值進行自動數值驗證,用以減輕審批人員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多樣化的交叉核對證據形式,很可能由于系統開發水平不同導致無法實現此功能。另外如果系統的服務器配置較低,則無法完成較高頻率的數據采集和核算工作,這與系統開發的預算是否充足有關。
以上是對MRV機制下碳排放部分的系統設計的一點感悟,不包括對配額管理的系統設計的分析,然而配額的管理缺一不可,如果將配額管理元素引入,則需與MRV機制下的排放系統中自動關聯,是一個更為復雜繁瑣的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