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塊鏈技術開始與實體經濟產業深度融合
三、區塊鏈應用呈現多元化,從金融延伸到實體領域
區塊鏈技術具備分布式、防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的特性,非常符合讓整個金融系統業務需求,因此目前已在支付清算、信貸融資、金融交易、證券、保險、租賃等細分領域落地應用。例如,民生銀行與中信銀行合作推出首個國內信用證區塊鏈應用,中國平安的資產交易、征信兩大應用場景都已上線,招商銀行落地了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支付應用,微眾銀行通過基于區塊鏈的機構間對賬平臺把對賬時間從T+1日縮短至T+0,實現了日準實時對賬。
隨著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逐步成熟,產業應用的實際效果愈發顯 現,區塊鏈的應用已從金融領域延伸到實體領域,電子信息存證、版權管理和交易、產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區塊鏈技術開始與實體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產業區塊鏈”項目,迎來產業區塊鏈“百花齊放”的大時代。例如,
北京溯安鏈科技有限公司的溯源服務已經在
廣西小紅薯、陽原雜糧、
黑龍江富硒大米生產流通供應鏈得到了應用,這不僅滿足了客戶的區塊鏈溯源需求,還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安妮股份基于區塊鏈的版權存證服務,已為百萬作品提供了確權服務,部分解決了內容創作者的痛點和難點。發揮區塊鏈技術在確權、授權與維權過程中的海量、快速、即時特性,逐步實現“創作即確權、使用即授權、發現即維權”。沃爾瑪基于區塊鏈的創新食品供應鏈協作模式使農場到門店的追溯過程從 26小時減少至10秒,并且調閱文件僅需半分鐘。
隨著區塊鏈的價值得到廣泛的認可,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提出自 己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從應用范圍看,區塊鏈技術幾乎在所有的產業場景都能落地應用,原因是幾乎所有的產業場景都涉及交易,都有降成本、提效率、優化產業誠信環境的需求,而這正是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后能迅速發揮的作用。
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主戰場是實體經濟產業領域,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也將集中體現為落地產業場景后帶來的價值增量。目前,傳統產業中的實物流并沒有廣泛轉化為信息流,原因之一是很多實體經濟 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并沒有辦法基于業務的數字化轉型獲得很大 的實際收益,反而要承擔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風險。所以不少企業并沒有積極推動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導致實物流向信息流的映射存在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統的情況。利用區塊鏈技術,結合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以及在基于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推動下,大量交易信息已經開始由線下轉向鏈上,企業的管理系統和機器設備的聯網率開始提升,數字資產成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產業的商業模式也將實現前所未有的深度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