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愿
減排信息平臺30日公布了33個
ccer項目領取備案函的通知,包括華能上海燃機電廠在內的33個CCER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自愿減排備案。
這份備案的項目名單中,包含了第三次備案審核上會的全部31個項目和第二次上會中遺留的2個僅有的第一類項目。至此,第二、三次進入備案審核上會的項目全部獲得通過并拿到備案函,通過率10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備案的項目中包含了四類項目,即全新的CCER項目(第一類)、中國批準但未注冊為
CDM的項目(第二類)、CDM注冊前項目(pre-CDM,第三類)和注冊未簽發的
CDM項目(第四類)。在前兩次的備案項目中僅含有第三類Pre-CDM項目。這一變化表明,國家發改委可能已經理清并允許這幾類項目。由于本次發改委并未公開備案的PDD和審定報告,可能存在部分項目的申請類型變動。過去存在申請為第四類項目,但最終備案時已修改為第三類項目的情況。
據統計的CCER數據顯示,目前已經備案的CCER項目達到49個。其中Pre-CDM將產生約2000萬噸CCER,而第一類和第四類項目也將能夠每年向
市場供應約1000萬噸CCER。目前在核查階段的CCER項目有14個(全都為Pre-CDM),總計可一次性向市場提供超過900萬噸CCER。
目前尚不清楚國家發改委將以何種速度簽發備案CCER減排量,最新的市場消息表明,第一次簽發備案的時間可能在九、十月份,預計介時可能有一半的項目(7個)減排量獲得簽發備案并能向市場提供超過600萬噸CCER。
中國七個試點的
碳市場每年度的CCER最大需求約1.1億噸,然而試點期間企業對
碳交易的意識和避險本性并不能支撐這一需求。從已經完成第一次履約期的北上廣深和天津市場看,中國的試點普遍設定了較小的配額缺口,較多的企業存在配額剩余并不愿意參與市場交易。較小的配額缺口影響了配額需求,企業不愿意參與交易亦壓縮了采用CCER置換配額的空間,同時企業為規避配置廉價CCER的風險可能尋求同時售出多余的配額。
市場上亦存在一些積極的企業,他們主動向CCER開發商詢價,并提出自己理想的配置方案,但是規避操作風險是他們首要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