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新安縣郁山林場石寺坡林區沿黃綠
化工程現場,首批600余棵樹苗已經種下。這是全省首個由排放企業出資并建設的
碳匯林項目。
沿著黃河,這個1500畝的造林工程東西綿延3公里,南北長400余米,按照常綠與彩葉樹混種的模式高標準建設。超3000萬元的造林費用,由萬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香江萬基鋁業有限公司、中聯萬基
水泥有限公司等企業“買單”。這些涉及電解鋁、水泥、氧化鋁生產及鋁加工等的企業,“跨界”造林,由“排碳大戶”變為“低碳先鋒”。
在項目現場,記者看到,來自萬基控股集團等企業的挖掘機、推土機來來往往,忙個不停。
“近年,公司主動作為,在
節能減排上做了不少文章。履行環保責任,不僅要做‘減法’,還要做‘加法’。”萬基控股集團副總經理郭保華斬釘截鐵地說,自3月16日進場建設以來,該企業派出基建、后勤、車隊等部門精銳力量,共計投入20余臺機械,確保工程進度。
郁山林場場長牛同安介紹,此前,該林區荒坡布滿白花花的亂石,造林前須先將亂石清理,再進行覆土作業,造林費用高,但這沒有影響企業出資建設碳匯林的積極性。
萬基控股集團,560畝;香江萬基,400畝;中聯公司,300畝……這片碳匯林種植的龍柏、側柏、雪松等都是“吸碳高手”,初步估算年釋氧量600噸以上,每年可抵消二氧化
碳排放500噸以上。另外,該工程還具有調節水量、固土保肥等作用,生態效益顯著。
新安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是全省首個由排放企業出資并建設的碳匯林項目,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后,出資建設企業將獲得30年林場管理權,不僅可抵消碳排放,還可發展林下經濟。在獲得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后,該林場二氧化碳吸收額度還可在全國
碳交易市場上市交易,實現賣“碳”增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作為老工業基地,洛陽市一直致力于打造低碳城市,2015年入圍全國首批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綜合試點城市。排放企業出資建設碳匯林項目,彰顯了環保自覺,展現了洛陽工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