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清華金融評論》發表署名文章用區塊鏈技術落地綠色金融,推進綠色發展

2018-1-18 11:12 來源: 清華金融評論

用區塊鏈技術落地綠色金融,推進綠色發展

根據十九大報告精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進綠色發展,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作為探索綠色金融在引導經濟轉型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可以為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積累經驗,也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實踐中面臨信息共享水平低、產品和服務種類有限、業務風險大等挑戰,區塊鏈作為一種基于對等網絡的分布式賬本系統解決方案,是綠色金融發展到分布式、智能化、可審計和易監管高級形態的一種有力創新實施方案。

綠色金融實施中面臨的挑戰

各試點擔負著形成綠色金融特色試點的艱巨任務

國務院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但目前缺乏綠色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清晰戰略路線圖,五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須針對各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經濟發展特點、產業結構、優劣勢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實施“差異化創新”,在創新之初做好實施方式、路徑等頂層設計和總體協調。

綠色金融多主體信息共享機制和方式有限,基礎設施薄弱

雖然目前信息化建設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各自主體內部已經比較完善,但不同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聯通機制,綠色金融信息在不同機構之間多以紙質、單項形式傳遞,跨主體信息不對稱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金融機構,由于受權限分割和專業領域的限制,對企業的環保信息掌握有限,信息的獲取只能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獲得,獲取信息成本較高、時間滯后,不僅導致銀行等機構開展綠色金融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一些綠色企業無法享受金融服務的便利,影響綠色金融政策的落地性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

共享數據的非授權使用容易引致綠色企業商業信息泄露。綠色信息數據由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但在使用過程中并未經過主體授權就隨意使用和分發,隱私保護成為突出問題。并且隨著隱私監管越來越嚴格和商業保密的需要,企業對數據共享的安全性非常關注,許多企業主動進行綠色信息披露的意愿不足。

企業綠色信息貢獻者的合法權益通常不能得到很好保護。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第三方認證和評估機構作為參與采集、研究和發布企業環境信息的重要一方,在降低信息不對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數據資產作為特殊類型的價值實現,信息共享后數據所有權不能明晰辨認,數據下一步擴散路徑不能跟蹤甚至失控,導致企業綠色信息數據共享的動力有限。

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有待豐富和完善

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認知水平一般,在整體業務框架中對綠色金融的定位和發展戰略缺乏落地性思考,金融機構自身還未建立起與綠色金融相配套的內部系統和業務流程,自身的綠色化建設水平還處于初級或空白階段。

現階段少部分商業銀行意識到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嘗試進行開展了一些綠色金融業務,然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數量偏少,整體行業規模仍舊過小。《中國低碳金融發展2014年度報告》表明,總資產排名較為靠前的18家主要商業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占總資產比例約為1.81%,其中排名第一的興業銀行綠色信貸占比也僅只有3.46%。而且,綠色信貸主要分布在政府參與或主導型的環保項目融資,投放于中小環保企業的融資規模較小。綠色債券規模超過4萬億元,但除去鐵路交通債,綠色債券規模不足1萬億元,在近50萬億元市值的中國債券市場中,體量較小。

綠色金融業務風險大

在試點落實中,因綠色金融存在政策洼地和套利機會,容易出現憑空捏造綠色項目以及相關支撐材料,以從銀行騙取信貸資金,或者將單個微綠色項目夸大成整個企業為綠色企業、將一個綠色項目分解成若干個小項目多渠道獲取銀行信貸與發債資金,甚至人為制造項目災害,騙取保險賠償等“洗綠”行為。
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面臨新的風險。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金融起步較晚,相關的制度設計尚不完善,缺乏自身價格調節和風險對沖機制,如果監管部門不能及時獲取信息,貽誤對市場風險的判斷,無法及時有效地對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進行防范和監管。

區塊鏈提供的解決思路和價值

區塊鏈是一種基于對等網絡的分布式賬本系統解決方案。它的數據采用分布式存儲,邏輯結構是兼具“時間順序、前溯驗證”特性的信息塊組成的鏈式結構,每個信息塊由一段時間內的交易集合加蓋時間戳形成。它可以實現不同主體之間點對點交易、共享賬本、私密交易、可追蹤交易、智能交易,從而構建了在區塊鏈信任基礎上的價值網絡。

區塊鏈本質是分布式記賬,對于發生的每筆交易的確認和區塊的生成,系統中相關節點都參與了驗證、協調和同步,從而保證了各節點賬本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多個節點都保存完整的區塊賬本,交易前的風險識別和定價可以基于共享賬本實現嵌入信用管理,交易后實現快速結算,并省去對賬和審查環節。
區塊鏈通過使用數學方法解決了點對點交易的信任問題。通過數字簽名解決所有權信任問題,通過非對稱加密解決信息真實性和完整性問題,通過UTXO結構設計解決價值轉移過程信任溯源問題,通過智能合約解決信任強制自動化執行問題,并基于共識的數學方法在機器之間建立信任并完成信用創造,任何中介無法過濾或者延遲交易,最終保障點對點交易后共享賬本中記錄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和不可篡改性。

密碼學中的哈希算法能夠在不需要看到明文信息的情況下,驗證某組信息是否被篡改過,這就實現了非交易節點在不知曉具體交易內容的情況下參與點對點交易驗證的問題。并且,由于大部分商業交易中有交易路徑、交易內容隱私保護的需要,區塊鏈技術密碼學設計實現了更精細顆粒度的隱私保護,為交易主體和業務內容的保護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保障,實現了共享賬本的隱私性和可操作性。

區塊鏈的分布式特點,使多個節點都保留完整賬本,單個節點試圖對交易數據進行修改的操作都不能改變網絡中其他節點的賬本內容。并且區塊鏈后續驗證的鏈式結構設計使后來寫入的區塊依次不斷強化了前面區塊內容,進一步增強了不可篡改性,自動實現了實時審計,這就從技術上保障了交易過程的可追溯性。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不依賴第三方自動執行雙方協議承諾的條款,具有預先設定后的不變性和加密安全性,它具有透明可信、自動執行和強制履約的特點。智能合約可以使網絡中各對等節點進行自動交互并實現高效協作,越來越多的商業邏輯和監管要求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的形式得以體現和表達,有利于實現更大范圍、更低成本的跨主體協同機制。

區塊鏈具有獨特的技術特征,是推動綠色金融監管和綠色金融業務向數字化轉型的有力工具。通過共享賬本,可實現跨主體、跨機構不可篡改、保護隱私的數據共享;通過可追溯實現資產穿透,一方面增強資產的流動性和融資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穿透式監管;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跨機構自動化協調,實現定向產業政策扶植和引導,進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到分布式、智能化、可審計和易監管的高級形態。

區塊鏈支持綠色金融的實現效果

試驗區的寶貴經驗和業務流程標準化推廣

國家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目的是探索金融支持經濟轉型的有效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為更大規模和更深層次的改革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區塊鏈可以改善試點區經驗推廣模式,將經典經驗寫入區塊鏈智能合約,并在區塊鏈提供的可信執行環境進行運行,用極低的邊際成本覆蓋更多的點、面,從而替換現行的模糊不清、人為干預、容易遭到濫用的經驗推廣方式,那么試點區的寶貴經驗就容易大規模、低成本的推廣和應用,降低全國綠色金融示范區經驗推廣成本和難度。

通過分布式賬本建立綠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夯實綠色金融基礎設施

加強不同組織間信息共享。由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安全生產等政府部門和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將企業污染排放、環境違法違規、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綠色信用記錄及債項信用等級、融資情況等信息寫入區塊鏈共享賬本,逐步建立多方參與、覆蓋面廣、共享度高、時效性強的綠色信用體系,為金融機構的貸款和投資決策提供依據。同時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的共享賬本,同一企業在不同金融機構辦理不同方式的綠色融資時,不需要進行重復評估和認證,大大降低了業務操作成本。


區塊鏈密碼學中的哈希算法能夠在不需要看到明文信息的情況下,驗證某組信息是否被篡改過,這就實現了非交易節點在不知曉具體交易內容的情況下參與點對點交易驗證的問題。在商業領域,通常有交易路徑、交易內容隱私保護的需要,區塊鏈技術密碼學設計實現了更精細顆粒度的隱私保護,為綠色企業數據內容的保護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保障。

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的腳本語言,支持多重簽名地址的創建,可以支持實現多重簽名機制。多重簽名機制可以實現多方共同確定權屬和管理數據資產,通過交易的鏈式結構設計實現了可追溯,保證了數據權屬的唯一性,進而維護綠色信息數據貢獻者的權益,為真正綠色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既包括金融機構自身的綠色化,也包括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綠色化,其中金融機構自身的綠色化又可以分為監管的綠色化和金融機構內部業務操作流程的綠色化。

利用區塊鏈技術通過共享賬本,形成了一個完善的信息溝通和共享平臺,并為智能合約的運行提供了可信執行環境,便利監管部門實施精準、實時的監管目標。政府部門、商業銀行、第三方機構都可以作為區塊鏈系統的節點,將綠色項目經營過程中進展動態、合同情況、綠色指標、資金流向等信息存放于區塊鏈上進行公開公示,借助區塊鏈技術多方驗證和共識的機制達成一致,減少金融機構信息上報所需的時間、成本,方便監管部門及時準確鑒別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政策落地程度和綠色企業的違規操作。

區塊鏈技術有助于實現綠色金融業務流程的優化。綠色金融領域相關業務開展審批,通常涉及多主體、多信息交叉確認和驗證,導致交易成本和融資成本仍比較高。金融機構利用區塊鏈共享賬本將監管部門要求的了解客戶(KYC)信息嵌入到交易記錄中,將需要多部門協作的信息通過交易驗證進行確認,并且使用智能合約進行交易的自動化發起和執行,大大減少了對賬的時間、人力成本消耗和紙質文件的傳輸、保存,進而優化了業務流程和操作方式,從而降低綠色企業資金獲取成本。

區塊鏈有助于加快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以抵質押品流轉市場為例,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可以實現押品調查與評估、抵質押設立與存續期管理、押品返還與處置全流程信息流、合同流、資金流動態管理,實現自動記賬功能以及自動審計功能。區塊鏈技術還可被應用于動產抵押物的確權和追蹤,從而打開動產抵押信貸產品的市場空間,從根本上解決動產的估值難題、追蹤難題和確權難題,解決抵質押品重復擔保,避免抵質押品歸屬法律糾紛和無效擔保,同時提高抵質押品的變現能力和融資能力,解決流動性問題。


提高綠色金融風險監控力,構建風險防范化解機制

從風險管理角度看,區塊鏈中的交易對象具有明確的權屬關系,并具有唯一性,為無中介信任的價值傳遞提供了良好的實現方式。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綠色金融交易系統,多個監管主體、資產端、資金端、中介機構等多個參與方共同維護一套交易賬本數據,完整記錄資產流轉路徑以及結構化處理過程,解決交易各方對底層資產信任以及產品嵌套或結構化之后產品追溯的問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綠色金融業務的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進行識別和控制。

通過設立監管節點,借助實時獲取的業務信息以及大數據和輿情監測系統,有效的規避監管空白、監管交叉、監管套利及目標沖突等問題,加強監管協調;并且通過對關鍵指標的監測和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投向和產品組合,提高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的精準度,及時對市場風險做出判斷,有效的對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進行政策調整。

作者簡介:

張偉為清華大學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

呂雯為區塊鏈基礎設施實驗室COO。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