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金融信息網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發布《2017年中國綠色債券
市場發展與未來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在規模繼續快速增長的同時,相關
政策法規不斷完善、債券發行結構逐漸均衡、信息披露有所加強、
第三方認證得到規范、國際合作不斷推進,促進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綠色發展。
根據中國金融信息網綠色債券數據庫的統計,2017年全年中國在境內和境外累計發行綠色債券(包括綠色債券與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如無特殊說明則下同)123只,規模達2486.797億元,同比增長7.55%,約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25%。2017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累計發行113只,發行規模2044.797億元,同比下降0.37%,發行高峰發生在下半年。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美國、中國和法國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占據全球總量的56%。
自2016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啟動以來,截至2017年末,中國境內和境外累計發行綠色債券184只,發行總量達到4799.107億元,約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30%。其中,境內發行167只,發行總量達到4097.107億元。
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呈現六大特點:
一是綠色金融債仍占絕對主導,發行主體類型多元化;
二是綠色債券發行集中在華東和華北,13個省市首發;
三是綠色債券信用層級更為豐富,長期限債券發行有所增加;
四是第三方認證比例下降,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主要發行場所;
五是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清潔能源領域;
六是承銷商數量同比增加52.5%,28家連續兩年承銷綠債。
報告同時還總結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最新進展,包括:綠色債券指數的研發與創新;綠色債券市場政策制度進一步完善;綠色債券市場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持續創新;綠色債券創新性產品相繼發行;中資發行人在國際綠色債券市場上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報告指出,隨著綠色債券市場不斷擴大,也存在一些
問題,目前依然面臨著標準不統一、認證體系有待進一步規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待加強等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和挑戰,報告提出,第一,要建立綠色債券的激勵機制,通過貼息和擔保等方式降低直接融資成本,提高綠色投資項目的回報率,可以進一步放松對貼息利率和期限的限制;還可以對綠色債券提供稅收優惠,進一步降低綠色債券的融資成本。
第二,要繼續鼓勵綠色債券產品的創新。比如發行中小企業綠色集合債,發行項目收益支持票據等;大力促進綠色指數開發創新和投資應用。
第三,引導形成和樹立綠色投資意識,培養綠色投資者網絡。同時還要推動綠色債券市場和境外的對接,引入更多資金投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幫助降低融資成本。
此外,還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和制度安排可以間接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強制性要求企業披露環境信息、提高投資者綠色投資的能力、第三方評級機構認證評估等,都可以強化市場向綠色債券配置資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