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家林業局制定了《省級林業應對氣候變化2017—2018年工作計劃》,國務院頒布了《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
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相對處于脫節狀態,本文作舉證說明。
一、概念
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種草、種植農作物、保護濕地等,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濃度的活動或機制。
產生碳匯的方式主要有森林碳匯、草地碳匯、耕地碳匯、濕地碳匯、海洋碳匯等。如增加森林碳匯量,可采取植樹造林、減少毀林和阻止森林退化、增加森林單位面積碳匯量、使用木材產品等途徑。
碳匯市場是
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碳匯市場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碳匯市場現狀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力推進,也加快了碳匯市場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2013年10月以來,我國林業碳匯備案項目就有100多個,分布在
吉林、廣東、
黑龍江、
湖南等十多個省份。
2016年7月,國家林業局制定了《省級林業應對氣候變化2017—2018年工作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要求各省通過增加森林碳匯、穩定濕地碳匯、減少林業排放、抓好碳匯考核等方式增匯
減排,并通過開展摸底調查、推進試點、完善交易
政策等推進全國碳匯交易。各地按照《計劃》要求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2016年5月,
浙江省安吉縣啟動了全國首個竹林經營碳匯項目,并通過審核
認證等。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試點也于2011年10月之后在
深圳、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等七省市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2017年12月,我國正式啟動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部署了分三步走將發電行業率先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進行交易。
然而,碳匯市場僅處于探索階段,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比滯后,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明確政策部署
上述《暫行辦法》主要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管理、排放交易、核查清繳、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進行了規范,對碳匯交易沒有直接涉及。而《計劃》屬于部門規章,主要針對部門內部,還難以起到促進碳匯市場建設的作用。國內碳匯市場交易的相關政策有待出臺,認證、注冊的標準和規定有待明確,碳匯交易也有待納入到碳排放權市場交易中。
2.基本知識普及不夠,公眾認知度不高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碳匯交易并未被廣泛認識和接受。在政策尚不明確的情況下,甚至還存在以投資碳匯林為誘餌的傳銷行為。碳匯市場交易與投資均需要各方的廣泛參與,然而目前碳匯項目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難以持續。
3.碳匯產權界定不明
碳匯本身是一種具有明顯外部性的活動,碳匯需求是一種引致需求,想要通過市場對碳匯活動的生態效益進行補償,需要有清晰的產權安排。但以林業碳匯為例,目前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尚未對碳匯林產權做出清晰的界定。
4.碳匯市場的相關認證、注冊制度不完善
配套制度和機構是碳匯市場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也是防止出現類似“歐中碳匯”違法事件的必要條件。目前,碳匯核查和技術咨詢等相關機構尚待健全,碳匯項目融資渠道尚待建立,碳匯項目資金主要依賴于少數投資者以及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等公益組織,資金來源渠道較窄。但碳匯項目投資周期長,成本高,價格變動風險大,迫切需要有多樣化的市場資金來支撐,也需要有相關政策來支持。
5.碳匯項目類型單一
碳匯項目源于《京都議定書》中靈活履約機制之一的清潔發展機制(
CDM),但僅限于造林和再造林項目。目前國內碳匯項目也主要集中于森林碳匯,輔之以少量竹林碳匯項目。
四、碳匯市場建設路徑
1.提高認識,大力普及碳匯知識
鑒于碳匯市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要鼓勵和支持相關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企業加強對碳匯理論、碳匯市場、碳匯產業等的研究。將碳匯市場建設納入到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之中,納入到政府的有關規劃之中。
2.加快建立碳匯市場基礎制度
碳匯市場作為一種創建性市場,也具有一般市場的基本要素——主體、產權、交易、價格等。比如,對草地碳匯來說,要明確草地的市場主體,明晰草地的產權,建立碳匯的交易機制,形成交易價格。為此,需要建立相應的產權制度和交易制度等。
3.制定碳匯市場運行的監管制度
與其他市場一樣,碳匯市場要運行起來,也離不開政府的合理監管。為此,要建立健全碳匯市場的相關統計制度、報告制度、認證制度、核查制度、評價制度、考核制度、獎懲制度等。
4.制定促進碳匯市場發展的激勵政策
碳匯市場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市場,需要政府政策的激勵。為此,要制定促進碳匯市場發育和壯大的財稅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積分政策、信用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
5.要不斷豐富碳匯項目類型
初期可以從相對較成熟的森林碳匯市場建設起步,但隨著碳匯市場的發展,要不斷豐富碳匯項目的內容,將碳匯項目從森林碳匯擴展到草地碳匯、耕地碳匯、濕地碳匯、海洋碳匯等領域。同時,碳匯交易也要從現貨交易延伸到期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