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的若干最新進展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
(2017年12月18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請允許我代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對阿拉善生態基金會與多家機構共同舉辦的這次生態文明對話會表示熱烈的祝賀。我想借此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國際國內綠色金融領域的一些進展情況。
國際進展
我想講五方面的國際進展,這些都與中國的推動和積極參與有關。
一是在G20框架下,由中英兩國共同主持的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在過去兩年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綠色金融的倡議,并寫入《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和《G20漢堡行動計劃》。2017年該小組的最新成果包括提出了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環境風險分析和提升環境數據可獲得性的倡議,并在背景報告中給出十幾個金融機構和研究機構所開展的環境風險分析的案例。這些成果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綠色金融主流化的重要里程碑。部分由于G20和一些國際組織的推動,過去一年多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研究或發布了本地的綠色金融
政策框架和路線圖,許多國家啟動了本國的綠色債券
市場,首次發行了綠色債券。2016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9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一倍;預計2017年發行規模將超過1300億美元,同比增速仍將超過40%。
二是八個央行共同發起了央行綠色金融網絡。法國總統馬克龍于本月12日在巴黎主持召開了“一個地球峰會”,討論《巴黎協定》簽署兩年后,特別是美國退出之后如何繼續落實有關
減排承諾。會議期間,法國、中國、英國、德國、新加坡、荷蘭、瑞典和墨西哥的央行與金融監管機構宣布發起成立了一個央行綠色金融網絡(Central Bank and Supervisors 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我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參加了這個網絡和首次聲明的起草工作。這個網絡將討論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應如何推動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如何支持金融業分析和管理環境和氣候相關的風險。明年年初,這個網絡將召開第一次會議。
三是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啟動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等合作。前天,第九次中英經濟與財金對話在
北京落下帷幕,兩國就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合作達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雙方支持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支持由綠金委和倫敦金融城共同發起成立的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所開展的工作等。2018年,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將就以下議題開展合作:一是牽頭討論針對中英投資者的“一帶一路”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自愿準則;二是研究推動綠色資產證券化的措施;三是組織兩國金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工作試點。目前已經表示自愿加入這項試點工作的中方金融機構包括工商銀行、興業銀行、
江蘇銀行、湖州銀行、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英方參加試點的有匯豐銀行、Aviva、Hermes和Brunel共四家金融機構;四是就資產ESG表現與投資回報之間的相關性開展研究并發表成果。
四是中歐之間開展了推動綠色債券標準一致化的合作研究。今年年初,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支持下,歐洲投資銀行和綠金委組成了聯合研究組,開展中歐之間綠色債券標準一致化的研究課題,今年10月在波恩舉行的氣候大會上發布了第一階段成果的白皮書,為提升不同市場之間綠色債券標準的可比性和未來為跨境綠色債券投資提供共同標準作了一個鋪墊。
五是在聯合國環境署的推動下,全球十幾個熱心推動綠色金融的城市發起成立了“全球綠色金融中心聯盟”,旨在以綠色金融為抓手推動城市的綠色發展,并通過金融中心的功能將綠色發展輻射到其它地區。上海陸家嘴綠金委、深圳綠金委分別代表上海和深圳參加了這個聯盟。其它參與聯盟的城市包括巴黎、倫敦、法蘭克福、多倫多等。上海和深圳在這個平臺上參與和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的國際影響力。
國內的進展
近年來,中國國內的綠色金融業取得了快速進展,在激勵措施、地方試點、綠色債券、綠色產業基金、環境壓力測試、綠色評估與
認證等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要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發展綠色金融,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指導意見》的分工方案也已出臺,包括了更為具體的措施和任務,未來將會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在
浙江、廣東、
新疆、
貴州、
江西等五個省區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
下面我介紹一下國內綠色金融的幾個熱點領域的進展:
一是綠色基金的數量大幅增長。最近幾年,中國綠色發展基金增長勢頭非常迅猛。由中國地方政府發起或參與發起的綠色基金達到50只,社會資本發起的綠色基金達到了200多只。
二是各地紛紛啟動了對綠色項目的財政貼息、綠色擔保機制和其它對綠色金融的激勵措施。浙江、江西、貴州、廣東等地區都拿出了財政支持綠色金融的具體方案。
三是綠色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2016年中國躍升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2017年,上半年由于市場利率波動發行速度較低,下半年快速回升,預計今年全年我國機構在境內外發行的綠色債券會達約2500億人民幣。但是,考慮到我國發行的綠色債券仍只占到國內全部債券發行量的2%,未來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四是金融機構正在開展環境壓力測試。中國工商銀行已率先探索環境風險對銀行的壓力測試。分析表明,環境標準和執法力度的提高、未來開征碳稅和
碳交易市場啟動將使高污染企業貸款不良率提高。對這些情景進行壓力測試,可能衍生出銀行內部支持綠色項目和抑制污染性投資的轉移定價機制。中財大綠色金融研究院也針對資管業推出了環境風險分析方法。
五是在綠色保險取得新進展。環保部和保監會正在起草關于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強制性的環境責任保險的文件。我認為未來的強制性環責險應覆蓋采礦、冶煉、
化工、皮革、危險品
運輸等高風險行業。另外,許多保險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創新型的綠色保險產品,綠色建筑保險、生豬保險(將相關的保險理賠與病死牲畜無害化處理之間建立了聯動機制)、船舶污染責任保險、森林保險、光伏保險、風力發電指數保險、太陽輻射指數保險、農業天氣指數保險等。
六是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工作取得新進展。七部委《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的分工方案已經明確,要建立強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環境信息的制度,具體將分為“三步走”:第一步,2017年強制要求屬環保部門公布的重點排污單位的上市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第二步,2018年要求所有其它上市公司實施半強制披露,即“不披露就解釋”;第三步,到2020年要將強制環境信息披露要求覆蓋到全部上市公司。
七是綠金委正在組建中國綠色項目庫,為綠色項目對接國內外資金提供平臺。目前,新疆和浙江已經提交了近千個綠色項目信息,綠金委正在組織專家進行初步評審,符合綠色標準的將納入項目庫。未來要將綠色項目庫的覆蓋范圍擴大到所有試點地區,以后也歡迎其它地區的項目入庫。
八是推動“一帶一路”綠色化取得進展。今年九月,綠金委聯合銀行業協會、基金業協會等六家行業協會共同發布了《中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倡議》,引導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加大綠色投資力度,避免污染和高碳的投資。綠金委計劃聯合倫敦金融城和巴黎歐洲資本市場協會,爭取推出面向中、英、歐投資者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的自愿準則。
各位來賓,上述所講的只是綠色金融領域的部分進展,還有許多機構、地方都在積極開展各類創新。綠色金融在國內外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經濟在實現綠色發展和綠色轉型過程中充滿機遇。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繼續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再次感謝各位的積極參與,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