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物理學教授肖恩·拉夫喬伊(Shaun Lovejoy)的最新研究,對1998年至2013年間全球平均溫度的統計分析顯示這個階段全球變暖的減緩與溫度的自然變動相一致。在這項被發表在本月《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研究里,拉夫喬伊總結稱這個時期的自然冷卻波動很大程度上被人為的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溫室氣體排放的持續增加所產生的溫室效應所蒙蔽。
最新研究中采用的統計學方法是由麥吉爾大學研究學者在先前研究里研發的,后者被發表在4月的期刊《氣候動力學》上。之前的研究使用了工業化前的溫度代理來分析歷史氣候模式,它以超過99%的確定性排除了工業化時代全球變暖是地球氣候的一種自然波動的可能性。
但在最新的研究里,拉夫喬伊使用了相同的方法分析1998年之后的15年時間,根據歷史標準這個階段的全球平均溫度仍相對較高,但卻低于科學家們用于估計溫室氣體排放的復雜計算機模型的大部分預測結果。
在15年間溫度上升的趨勢有所減緩被稱為全球變暖的“暫停”或者“空隙”。這提出了有關地球表面變暖速率為什么大幅度的低于過去幾十年速率的
問題。由于在這個時期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有些懷疑論者辯論稱近期的模式根切了之前的理論,也即工業化時代的全球變暖主要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的人為排放所造成的。
拉夫喬伊的最新研究總結稱,自1998年起,大約存在0.28至0.37攝氏度的自然冷卻波動,這一模式與歷史性的每20-50年發生的變動相符。基于某些代理,例如樹的年輪、冰芯、湖底沉積物等,“我們在工業化前的溫度重建里發現了好多這種變動的例子”。拉夫喬伊表示,“基于氣候記錄,這一方法避免了或可能影響成熟計算機模型的很多偏見,這類模型常用于理解全球變暖效應。”
此外,1998年至2013年觀察到的冷卻效應“精確的追隨了1992年至1998年發生的略微更大規模的暫停變暖事件,”因此在“暫停”期發生的自然冷卻僅僅是回歸更長期的自然變動性,拉夫喬伊總結表示。“因此這種暫停具有更令人信服的統計學解釋。”
拉夫喬伊近期的兩篇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論也可以被研究人員用于分析降雨趨勢和區域性氣候變化,并研發新的氣候預測隨機方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