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候
政策倡議組織發布了《2017氣候資金國際概覽》報告。該報告分析了過去五年間全球流向低碳
減排和氣候適應項目的資金來源、籌集方式和去向,從而判斷當前存在的資金差距以及面臨的機會,認清未來趨勢、加大氣候投資。
報告顯示,2015和2016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年均投資達4100億美元,其中來自私營部門的資金為2700億美元,公共部門為1400億美元。2013年和2014年的投資總額分別為3420億和3880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年均投資較2013年和2014年年均投資高出12%,分別為4370億美元和3830億美元。2015年投資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中國、美國和日本在可再生能源上進行大量投資,2016年相比2015年投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技術成本降低和一些國家的投入減少。
在公共部門投資中,多邊和雙邊的發展金融機構(DFIs)在氣候資金上的投入不斷增大,2015年和2016年多邊發展金融機構提供的氣候基金均值較2014年增加了29%。此外,新的金融機構不斷加入,如綠色氣候基金(GCF),以及其他新興的以
市場為主導的金融機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些機構在2016年共提供了25億美元的資金投入。
從發展趨勢看,商業金融機構、機構投資人、風險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基金、項目開發商等私營部門的投資快速增長,而政府機構、氣候基金、雙邊或多邊基金等公共部門的投資總體保持穩定。私營部門投資增長是風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市場成熟的信號。但是,公共部門的穩定投資為私營投資的增長奠定了基礎。2015年,私營部門投資占氣候投資總額的68%,2016年占63%。各國國內籌集的氣候資金呈現穩步上升趨勢,表明強有力的國家政策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至2016年,各國國內籌集的資金占氣候資金總量的79%。
然而,與化石燃料能源方面的投資相比,氣候相關的投資就相形見絀了。2016年化石燃料投資總額達8250億美元,這無疑將損害氣候投資的效果。而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以及巴西、俄羅斯等國的經濟波動將為氣候投資的持續增長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