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底,廣東、
浙江、
江西、
貴州、
新疆五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出爐。廣東花都率先試點,側重發展綠色金融
市場,成為輻射珠三角的綠色金融試驗田。日前,當地政府已出臺一系列的鼓勵
政策,包括人才激勵、財政貼息、設立基金等。
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廣東、浙江、江西、貴州、新疆5省(區)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6月26日,廣東、浙江、江西、貴州、新疆五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出爐,廣東選擇廣州市并以花都區為核心建設試驗區。
這五份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七部委聯合印發。
基本內涵統一
五省(區)選取的試點地區分別為廣東省廣州市、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貴州省貴安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昌吉州和克拉瑪依市、江西省贛江新區。
從試點的內容來看,這五個省(區)改革創新方案的基本內涵是統一的,即以金融創新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主線,以制度創新為重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在制度、組織、市場、產品、服務、政策保障等六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
在試點目標上,廣東、浙江、貴州、新疆的方案均提到,力爭5年內,綠色貸款不良貸款率不高于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不良貸款率水平。
在實施原則上,五份方案均提到了市場運作和防范風險。
解讀
全國又一重大改革試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落子廣東。這是廣東繼珠三角金融改革、南沙金融改革、自貿區金融改革之后第四個國家級區域金融改革項目。廣東由此成為全國區域金融改革項目最多、內容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同時,這也是廣州市首個經國務院批準建設的金融專項試驗區,也是華南地區唯一一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為何全國上下如此關注綠色金融?究竟什么是綠色金融?未來廣東引領綠色金融發展,又會釋放出哪些巨大機遇?
為何綠色金融如此受關注?
何為綠色金融?2016年8月31日,中國官方首次為綠色金融給出明確定義——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
節能、清潔能源、綠色
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近年來,我國在綠色金融建設上的步伐加快。2016年8月,央行等七部委共同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我國成為全球首個由政府推動并發布政策明確支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國家。
試點為何落子廣東?
廣東綠色金融起步早、發展快
此次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所以落子廣東,與廣東綠色金融起步早、發展快、成效明顯不無關系。
近年來,廣東省實施綠色驅動發展戰略,充分利用現代金融資源,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轉型升級,走綠色發展之路取得明顯成效:在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節能
減排和循環經濟等綠色經濟領域的貸款額達到2000億元左右,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6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指標。
同時,廣東在綠色金融改革方面也開展了許多探索。今年6月21日,省發展改革委公布,我省244家控排企業全部完成2016年度
碳配額清繳工作,自2014年度開始廣東
碳市場控排企業已連續三年履約率達100%。
“廣東選擇廣州市并以花都區為核心建設試驗區具有四大定位,即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試驗田、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協調發展的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的新平臺、“一帶一路”建設的助推器,對廣東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廣東省政府黨組成員陳云賢表示。
廣東版有何側重?
聚焦發展綠色金融市場
在此次綠色金融改革五個試點中,“廣東版”亮點在哪里?
《廣東省廣州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提出目標:在廣州市花都區率先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力爭5年內基本建立綜合服務輻射周邊、工作機制靈活有效、風險防控穩健有序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與其他四省(區)相比,廣東省側重的是發展綠色金融市場,突出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包括排污權、水權、用能權這些環境權益交易,以及審慎穩妥推進
碳金融產品的創新,緊緊地圍繞著推動像新能源汽車這些戰略性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立一個綠色金融市場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的新型發展模式。” 廣東省金融辦主任肖學表示。
廣東方案如何立足?
搭建體系,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綠色金融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九大任務,包括:培育發展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創新發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綠色產業拓寬融資渠道;穩妥有序探索建設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加快發展綠色保險;夯實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加強綠色金融對外交流合作;構建綠色金融服務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機制;建立綠色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機制。
根據《總體方案》顯示,廣東將以金融創新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主線,以制度創新為重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在這些共性改革任務基礎上,密切結合自身特色,積極探索試驗。
如何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支持港澳資本開展QFLP業務
作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中緊扣門戶樞紐定位的廣州,《總體方案》提出,加強綠色金融對外交流合作,特別強調與港澳地區的合作,突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
其中具體內容包括有:廣東將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地區金融機構在試驗區設立合資證券、基金、期貨和保險公司,拓展綠色融資渠道;支持港澳地區機構投資者按程序在試驗區內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業務,參與境內綠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綠色創業投資基金投資。
通過綠色金融試驗區這個平臺,加強粵港澳金融合作,共建粵港澳金融核心圈,將試驗區打造成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的新平臺。
如何完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
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領域
綠色金融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機遇下,廣東該如何完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體系,耕種好綠色金融這片實驗田?
按照《指導意見》提出的總體要求,廣東金融系統著力從解決綠色金融領域最根本、最突出、最緊迫的實際
問題入手,以加大對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的融資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建議,以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為契機,下一步,廣東金融系統將進一步加大對綠色產業、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比如形成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加大對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積極爭取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拓寬綠色產業、項目的直接融資渠道,以及支持試驗區綠色企業跨境融資等。
花都出臺“1+4”配套政策“綠色”護航
在保障措施方面,《總體方案》要求加強組織協調、加強政策支持,強化人才保障,加強執法追責,力爭5年內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市場。
據悉,為支持試驗區建設,7月11日,花都已率先出臺專門支持綠色金融、綠色產業發展的“1+4”配套政策體系,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核心內容包括:
一是重獎綠色金融機構。對于法人金融機構落戶最高給予2000萬元獎勵;對于金融市場交易平臺最高給予500萬元落戶獎勵。根據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最高前三年按照100%、后兩年按照70%標準給予獎勵。
二是重獎綠色企業。對綠色企業落戶最高給予1200萬元獎勵,根據綠色企業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最高按照30%的標準給予獎勵。
三是設立不少于100億元的綠色發展基金。為試驗區內綠色企業提供創新發展、并購重組、擔保轉貸、上市掛牌等各類基金支持。
四是全力支持綠色企業上市。對在境內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的綠色企業,給予1000萬元獎勵,對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給予800萬元獎勵。
五是重獎綠色發展人才。對重點綠色企業的綠色發展人才每人每年最高獎勵300萬元。
此外,花都區政府還設立了綠色發展專項資金,從2017年起連續五年,區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發展,打造輻射東南亞的金融樞紐,形成以
香港為龍頭,以廣州、
澳門等為依托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