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的“大限”將至,廣東省
碳排放交易試點進入了首個履約期的沖刺階段。筆者10日從省發改委氣候處獲悉,控排企業積極配合,履約進展符合預期。截至7月8日,已有120家企業在配額注冊登記系統提交配額完成履約,企業履約率達到69%,配額履約進度達到79%。
粵碳市累計成交額佔全國六成
履約是對
碳交易各種制度設計的綜合檢驗,包括配額的發放是否合理、
MRV(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體系是否嚴謹、碳
市場運行效率、履約的約束機制等。
據省發改委氣候處介紹,控排企業必須在7月15日前清繳
碳配額,否則將會根據規定進行處罰并公布違規信息。6月17日,粵電集團旗下6家電廠通過配額登記注冊系統履行清繳責任,成為廣東省第一批履約的控排企業。之后,廣東
碳市場履約工作正穩步實施,進展良好。
在國內七個碳市場中,廣東省率先採用配額免費發放(佔97%)和有償發放(佔3%)相結合的形式,從去年底碳交易啟動至7月8日,廣東省碳排放配額有償競價平臺(一級市場)累計發放1110萬噸,成交金額共6.66億元﹔碳排放市場(二級市場)累計成交65.75萬噸,成交金額共3931.36萬元。
兩者相加,配額競價平臺和碳排放交易市場累計成交1175.75萬噸,累計成交金額7.05億元,分別佔全國的50.14%和63%。
廣東碳交易平臺——廣州碳
排放權交易所(下稱“廣碳所”)總裁靳國良還透露,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低碳社會建設,享受低碳紅利,廣東正進行普惠制研究,包括低
碳普惠制和綠色金融普惠制。具體來說,就是對個人的低碳行為採取積分制度,量化個人在水、暖、電、氣、綠色出行等方面踐行低碳生活的情況。廣東省目前正在形成低碳普惠制的方案,個人低碳普惠制度能使
節能減排的紅利公平地分配給每一個人。
連續兩個周末新增交易日
為進一步推動企業按期履約,廣碳所在6月25日完成第五次配額有償競價發放后,又增加7月5日、7月6日以及7月12日、13日兩個周末納入交易日。
廣碳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配額仍有缺口的企業須抓緊時間在碳排放配額有償競價平臺購買足額配額,按時履約。對逾期仍未履約的企業,省發展改革委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并公布違約企業名單。據悉,今年要完成2013年配額履約的國內5個試點中,上海、
深圳和
北京已經完成履約工作,并開始對違約企業進行處罰。
而廣碳所提醒,因周六、周日銀行對公業務不開放,此交易期間交易系統無法進行資金轉入、轉出操作。需要入金交易的控排企業和投資者務必在7月11日16:00前將相應資金轉入交易系統資金賬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