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額分配是碳市場的核心,決定了市場的減排成果還有交易的情況。在實際的配額分配過程中,主管部門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坑”,遠遠不是按公式計算那么簡單。目前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工作即將啟動,借此機會筆者和大家分享一些配額分配常見的一些問題,以供參考。
我們都知道
MRV是配額分配的基礎,配額分配的方法都是根據企業報告的數據進行制定。
一般而言,數據報送核查都是通過電子平臺進行,但在個別地區,主管部門并未及時完成數據報送及核查的電子系統建設,企業與
核查機構只能通過遞交紙質報告和光盤的形式提交數據,在實際的手工整理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那么,電子平臺究竟有什么好處,對配額分配具體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是提高管理效率。電子在線報送系統,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數據報告與核查,最明顯的效果就是突破了“人肉快遞”的速度限制,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遞,尤其是對于跨市甚至跨省的情況,一次傳遞就省了兩三天時間,對于整個流程的運行效率有著極大的提高作用,數據的獲取、審核、修改、匯總分析都能在很高的效率下完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紙質版的報告基本上只起到蓋章確認和存檔的作用,其物流效率基本不會影響整個MRV工作的進行。對政府而言,企業與核查機構的工作流程實時更新,一目了然,也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是提高配額基礎數據的準確性。碳市場初期企業的能力往往比較薄弱,在排放報告中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例如本該填數字的地方填了文字,本該填日期的地方填了排放量,或者直接就漏填了關鍵數據。通過電子系統對數據格式和填報流程進行規定,就能避免這些問題。同時,無論是紙質版還是光盤上的電子版,企業的數據都是需要進行匯總后才能進行分析和分配計算。在匯總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數字敲錯,表格填錯等問題,即使花大量時間(往往需要一周到兩周)進行校核,使用時也難免底氣不足。如果用電子系統,就能很方便地導出數據,便于后期處理。
三是減少爭議。在一個正常的數據報告流程中,一家企業應該只有“初始排放報告——核查報告——最終排放報告”,最多加上“復查報告”,最終的數據是企業與核查機構一致確認的。但是在缺乏電子系統的情況下,企業有可能遞交兩三個版本的排放報告,最終的數據和核查報告或復查報告中的數據還不完全一致,導致配額分配時無法確定該企業最終應采用的數據。通過電子系統進行流程控制與數據比對,能夠確保最終數據的唯一性,減少數據來源的爭議。
所以,一個好的電子報送系統絕對能大幅度提升配額分配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不過,實在是客觀條件不允許,或者系統不完善的情況,硬著頭皮一份份報告手抄,校對,和企業核查機構扯皮也是可以完成工作,畢竟,碳市場是不斷完善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