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和排放權的制度協(xié)調
由于碳稅和
排放權交易都是基于
市場的管制手段,其管制機理具有一定的類似性,若兩者都被用于管制溫室氣體排放行為,很可能出現(xiàn)管制重合現(xiàn)象,因此有必要對兩種制度的協(xié)調
問題進行探討。
在對該問題回答之前,需要對兩個關鍵性問題進行說明:一是調控的主體范圍。碳稅具有普適性,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只要購買了化石燃料,都負有繳稅義務。從國外碳稅立法實踐來看,碳稅的調控范圍較大,涉及到最為廣泛的市場經濟主體。比較而言,排放權交易的主體則較為單一。排放權交易的主體主要為企業(yè),當然也包括一些政府及事業(yè)單位,但個人被排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參與排放權交易的企業(yè),往往是一些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大或能源消耗量較多的大型企業(yè),中小企業(yè)往往被排除在外。例如,在歐盟排放權交易機制下,交易主體主要是火電廠、
水泥廠、煉油廠、石灰廠等高耗能企業(yè);在我國,參與排放權交易的企業(yè)也主要是
石化、
化工、
建材、
鋼鐵、
有色、
造紙、
電力等行業(yè)的重點耗能企業(yè)。二是管制的溫室氣體范圍。碳稅為二氧化
碳排放稅的簡稱,其主要調控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與之相比,排放權交易所管制到的溫室氣體類型則較為廣泛。歐盟的排放權交易機制已經管制到了二氧化碳和氧化亞氮等多種溫室氣體。[9]我國的試點,雖然大多數(shù)省市僅對二氧化碳進行規(guī)則,但也有個別省市將多種溫室氣體都納入交易體系。
當我國同時適用碳稅和排放權交易制度時,建議按照以下思路協(xié)調兩者的關系:一是基本定位。在二氧化碳排放領域,所有的個人排放者都可以運用碳稅加以管制。對于企業(yè)而言,需要區(qū)分情況,依據其年均能源消耗量或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劃分,對于低于一定標準的企業(yè),可以用碳稅加以規(guī)制;高于該標準的企業(yè),則可以用排放權交易制度加以管制。二是實施方式。碳稅對于市場的成熟程度要求不高,只要設計好碳稅的實體性要素和程序性要素,就可以適用碳稅。而排放權交易涉及到配額分配、溫室氣體核算、排放監(jiān)測、統(tǒng)計和審核等環(huán)節(jié),不僅技術要求高,而且對交易市場的成熟度有要求,全面征收并非易事。目前,國家已經計劃全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據估算納入交易的企業(yè)數(shù)量在1萬家左右。但在交易機制成熟之前,廣大的中小企業(yè)還很難納入交易體系,會出現(xiàn)管制真空問題,而這部分企業(yè)完全可以通過碳稅進行管制。三是銜接方式。開征碳稅后,使用化石能源并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yè)和個人都應是納稅主體,同時應設定一個除外條款,即: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的企業(yè)免征碳稅。當然,隨著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會被納入交易體系,對于進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企業(yè),應當采取免征碳稅的方式進行處理,避免出現(xiàn)管制競合問題,減少企業(yè)不必要的負擔。當然,為了降低制度設計對于企業(yè)的負面影響,可以給予企業(yè)一定的選擇自由,除了重點耗能企業(yè)外,在某一個耗能區(qū)間段或二氧化碳排放范圍內的企業(yè),可以讓其選擇加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或是繳納碳稅。(作者系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全球能源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副所長)
參考文獻:
[1] “十三五”單位GDP能耗累計降15%超額完成減排承諾[EB/OL].(2016-12-29) [2016-03- 05]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60305/4081170.shtml.
[2] 發(fā)展改革委.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6年度報告[R].2016
[3]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6年度報告
[4] 湖北碳市場交易額近70億居中國首位[EB/OL].(2017-1-29) [2017-01- 21]http://news.cnhubei.com/xw/jj/201701/t3777389.shtml.
[5] 潘家華.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構建、挑戰(zhàn)與市場拓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6(8)
[6] 李傳軒、肖磊等.氣候變化與環(huán)境法理論與實踐[M].法律出版社,2011年
[7] 毛濤.碳稅立法研究[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
(原文發(fā)表于《中國煤炭》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