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多少個世紀以來,中國南方的珠三角地區(qū)一直洪水肆虐。該地區(qū)是一個擁有超過4200萬人口的龐大工業(yè)區(qū)。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7日報道,與其他地方一樣,這里的飛速發(fā)展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的威脅。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在全球所有城市中,現在氣候變化可能對廣州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大。在世界銀行的這份排名中,繁華大都市
深圳位列第十。
研究人員說,有充分證據表明,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可見——海平面上升、氣溫升高,以及越來越嚴重的風暴。
報道稱,氣候變化的威脅不僅影響到在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或這個聚集了大量財富與投資的地區(qū),還影響到日益依賴各種產自該地區(qū)工廠的產品的整個世界。
廣州最富活力的一些地區(qū)都緊鄰水域,遭遇水災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海平面不斷上升,珠江水系不堪重負,它們的水位僅比這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新開發(fā)區(qū)低一米左右——這樣的水位可能淹沒幾十年來的進步,擾亂全球供應鏈,導致各種商品價格上漲,例如智能手機、T恤、生物醫(yī)藥,甚至圓珠筆內的小彈簧。
報道稱,氣候變化就像乘虛而入的病原體,會導致現有的各種
問題不斷惡化,而不是單獨發(fā)生作用。因此,其作用難以得到確認,容易為人們所忽視。眾所周知,今天中國正遭受空氣污染的侵害,這種污染與當地燃煤電廠、
鋼鐵廠和汽車尾氣的排放有關。一項新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引起的氣溫上升和空氣滯留大大加劇了中國的霧霾危機,造成大量人早亡。
中國政府已就氣候變化公開表態(tài)。中國敦促2015年巴黎氣候協(xié)定的簽字方遵守承諾,中國官方媒體批評特朗普政府“公然推卸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責任”。
報道稱,今天,中國已成為國內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領導者。過去十年間,中央政府將環(huán)保作為公務員政績考核的重點。但中國的煤炭消費量仍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煤炭消費量之和持平,而且仍在提高鋼鐵產能。
在廣東省,新轎車、
水泥廠和噴著煙霧的工廠都是氣溫大幅上升的原因,危及病人和老年人,導致城市熱島效應,滋生登革熱等大規(guī)模流行病。
報道稱,最主要的影響還是洪水和潮水上漲。越來越嚴重的風暴和因開發(fā)而導致的土地沉降擴大了水位上升的影響,使洪水和潮水上漲問題更加嚴峻。那些倉促規(guī)劃、粗制濫造的建筑,以及規(guī)劃不善、污水處理系統(tǒng)壓力過大的城市邊緣地帶,往往被洪水和上漲的潮水淹沒。
資料圖:珠江三角洲龐大的城市群。(美國《紐約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