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強化了綠色低碳發展目標——2020年相比2015年
碳強度要下降18%,單位GDP能耗要降低1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要達到115億立方米,主要資源產出率要提高15%,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要大幅度減少,生態環境的質量總體改善。
謝振華表示,要達到以上目標,就要重點采取以下幾項措施:一是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推動經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要變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為機遇,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低碳化,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剩產能出清,加快
節能低碳環保等戰略性產業服務業,不斷提升企業低碳的競爭力,強化節能優先的戰略,全面推進工業、建筑、
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降碳、
減排。
二是以全面深化低碳示范試點為引領,促進低碳發展模式和技術創新,以
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總量控制為重點,將全國低碳城市的試點擴大到100個,國家低碳城鎮的試點擴大到30個,國家低碳工業園區的試點擴大到80個,創建20個國家低碳產業示范園區,推動開展1000個左右的低碳社區試點,創建100個國家低碳示范社區。
三是充分發揮
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低碳發展。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產業等
政策手段推進低碳產品、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產業的發展。
四是促進綠色金融體系建設,2011年我國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以及
深圳啟動了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今年按照中央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將適時啟動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要充分發揮市場對碳排放空間資源的配置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碳價格機制,降低全社會節能降碳的成本,以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控制,推動國民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
謝振華特別強調,在建立全國
碳市場的過程當中,應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確保全國碳市場啟動穩妥有序,著重開展以下四項主要工作:一是市場導向,政府服務,貫徹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精神,要充分遵循市場規律,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建立有效的碳價格機制,保障市場的正常運行,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監管體系,切實為市場主體做好服務。
二是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按照國家綠色發展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體目標的要求,分階段、分步驟地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三要統籌協調、積極參與,加強與相關政策措施的協調,統籌區域、行業可持續發展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需要,優化完善制度設計,充分調動地方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試點地區的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向全國統一市場的平穩過渡。
四要統一標準,公平公開,制度出臺統一的市場制度、技術標準和規范,建立統一規范的排放數據直報系統,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的支撐體系,構建有利于公平競爭的政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