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世界,一系列因素正在改變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產業的國際發展環境,煤炭產業發展環境的潛在變化可能將尤為顯著,首要因素是氣候變化數據造假風波,以及預計特朗普政府將要實施的新政。
剛剛在德國巴登巴登閉幕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結果就顯示了這一點。這次會議公報中刪除了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內容。而在去年的杭州G20峰會上,美國剛剛宣布完成《巴黎協定》的國內批準程序。
氣候變化數據造假風波動搖“全球氣候變暖災難”論
在過去一二十年里,壓縮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生產與消費之所以能夠在國際社會取得近乎“政治正確”的地位,靠的是“全球氣候變暖災難”理論。
然而,人類至今并未完全了解極度復雜的氣候變化機制,無論現有的氣候變化模型如何貌似精密、復雜、“高大上”,它本質上更應當定性為“假說”,而非已經得到完全驗證的理論。而歷史記錄也恰恰與當前流行的“全球氣候變暖災難”論相悖:中國歷史上西周、漢、唐等經濟社會文化繁榮昌盛時期氣溫比現在要高,降溫時期則是戰亂不已。“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即使真實存在,歷史經驗也表明它更有可能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而不是帶來毀滅性災難。
不僅如此,鬧得沸沸揚揚的氣候變化數據造假風波表明,所謂“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未必真實存在,而有可能是踐踏科學道德的數據造假產物。
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得以達成《巴黎協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的報告發揮了相當影響,這份報告以大量數據反駁了聯合國科學家們2013年報告認定的全球氣候變暖自1998年起“放緩或暫停”觀點,認定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大大超出科學家們原來的預計。
然而,早在此前一些年里,學界就一直有人懷疑世界氣候數據造假。英國《星期日郵報》今年2月5日的報道又掀起了新的波瀾: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高級學者約翰·貝茨博士向該報出示了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該報告依據的數據是誤導性的、“未經證實的”。
特朗普本來就不贊成“全球氣候變暖災難論”,直斥其為 “騙局”,氣候變化數據造假風波,無疑會大大增強特朗普政府放松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工業管制的決心,他提出的第一份財政預算將美國環保署預算一舉削減31%之多。G20財長及央行行長巴登巴登會議公報也刪除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內容。因此,美國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生產和消費有望迎來一個 “小陽春”,其他經濟大國為避免自己蒙受不利競爭條件,多數也將或明或暗在一定程度上跟進。
中國還有必要壓制煤炭生產嗎?
中國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石油消費國,更是全世界遙遙領先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中國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煤電技術的能耗和排放水平已經一再創造世界紀錄,同時中國水電、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也已經在全世界領先。
我們毫無疑問要繼續治理硫等有害污染排放,治理霧霾,繼續發展有
市場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水電、光電、風電等消費與入網的
難題,并繼續適度發展核電,但是,如果“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及危害并不像以前宣傳的那樣,那么,作為全世界最大煤炭生產和消費國,中國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按此前力度人為壓制煤炭生產與消費了。加之特朗普治下的美國
政策轉向,這一切,都為中國在安全、環保、技術等標準下適度放松對煤炭生產的人為壓制創造了更加適宜的外部環境,也為中國先進煤電技術設備輸出創造了更適宜外部環境。
2016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用3至5年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煤炭行業由此全面啟動去產能。但由于當年煤炭消費量降幅明顯小于煤炭產量降幅,中國超強力度的去產能,加上美聯儲決策層出于經濟動機和支持希拉里競選的政治動機而遲遲不加息,兩者結合,導致去年第二季度以來包括石油、煤炭在內的初級產品走出了一輪“小陽春”
行情,2016年末,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倉價比年初上漲269元/噸而達到639元/噸,增幅高達72.7%。如此價格回升幅度,可以說已經超過了擺脫產業困境所需,還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了可觀的通貨膨脹壓力。
同時,去年國際市場油價暴漲,在歐佩克達成并實施減產協議的背景下,中國適度擴大國內煤炭產量與消費,對于抑制國際市場油價和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是有益的。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預計中國煤炭產業今年將結束年產量“三連降”的局面,實現回升。
在可預見的未來,資源稟賦等因素決定了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構成中的主體地位不可能發生根本變化。《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確定的今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為36.7億噸標準煤左右,其中煤炭產量36.5億噸左右,原油產量2.0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1700億立方米左右(含頁巖氣產量100億立方米左右)。
石油天然氣產業如何與煤炭產業更好地分工協調、共同滿足國民經濟對能源和原料的需求,值得探索。同時,這場氣候變化數據造假風波以及由此而來的國際政策變化,也啟示我們對科學
問題要更加實事求是,不能盲從西方流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