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1世紀氣候變化與中國國家安全

2017-2-14 14:52 來源: 《太平洋學報》 |作者: 張文木

與IPCC相反的預測和結論


當然,也有科學家對IPCC的報告提出質疑。中國學者崔偉宏、承繼成與美國學者S.弗雷德?辛格(S.FredSinger)、法國學者萬森?庫爾提歐(Vincent Courtillot)聯合編著《自然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一書批評“IPCC的氣候模式中的一些參數存在著嚴重的不確定性,因此很多應用氣候模式得到的模擬結果與實踐觀測數據存在重大差異,甚至是互相矛盾”;IPCC提出的“20世紀全球變暖的結論不符合事實”,而“IPCC報告指出五十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而且很可能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主要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結論既不符合客觀實際,又違背氣候變化歷史發展規律?!弊髡咧赋觥案鶕W洲、美國以及極地等最近15年實際觀測溫度的記錄數據證明,全球溫度并沒有加速上升,而且可以確定氣候變冷的趨勢正在開始”。作者以反潮流的立場得出結論:

在自然界,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地球這個復雜的系統自組織作用形成一種準穩定態的非平衡結構,地球系統在維持與改造著這種非平衡結構的過程中,持續不斷地改變著全球的環境狀態。

大量實驗顯示:在千年的時間尺度上,全球氣溫變化主要驅動因素是自然,包括太陽活動及受其控制的宇宙射線對大氣中云層的驅動、地球的自組織作用、地球系統的演化作用等。古氣候變化規律和現代氣候變化也證實了自然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同時氣候變化具有波動性、周期性和不確定性特征。

到2014年時,地球溫度將要圍繞著1998~2005年期間的最大值變化,然后小冰期就開始了。我們預測,到21世紀的中期,會發生太陽常數的變化和太陽能量的減少,即下降0.2~0.5℃,按照我們評估,這個情況大約會在2045年(±11年)~2055年(±11年)發生,屆時將會產生深度的小冰期寒冷。我們還沒有計算出到底有多寒冷,從蒙德極小期來推測,當時地球減少了1~1.5℃。對俄羅斯來講,這個溫度具體減少多少我們還在研究。對我們星球來說,1.5℃好像并不是很大,但這是平均溫度。由于地球是一個球形的形狀,同時它又是一個不規則的形狀,在赤道這個溫度減少可能沒有感覺,但在中高緯度,就會明顯地感到寒冷。比如說蒙德極小期時,塞納河等都冰凍了,那時候在俄羅斯量測到的小冰期溫度低于平均溫度4℃。從歷史資料看到,格陵蘭那時候覆蓋了大量的冰層,人們不得不離開這個地方,芬蘭和瑞典丟失了大約一半的居民,其中一部分移民到溫熱的地方和溫度比較高的地方,以便躲避寒冷。

2007年北極冰層的面積開始減少,在未來幾年它的厚度將會增加,冰川覆蓋會擴展,這個變化非常重要。

應該指出,北極地區冰川的面積確實曾經減少過,但是這個現象只是發生在2007年之前,2007年以后,這個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2008年,北極地區冰川面積增大約50萬平方公里,而且還在繼續增加,因此,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認為由于地球變暖造成北極地區的冰雪融化。2007年以后,北極地區的冰川面積在增加,而2007年以后更高的溫度增長也沒有再出現。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恐慌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沒有充分的證據顯示海平面出現加速上升及人為因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

但是,上述兩種截然對立的意見,其焦點并不在歷史而在對未來預測及其原因的判斷上。雙方都承認20世紀下半葉世界氣候持續增溫的現象,比如后一種意見也認為“相比于1951~1980年的平均氣溫,1950年和1960年屬于寒冷期;1970年至今屬于溫暖期,其中1990年是20世紀最暖的年代,20世紀年代間最大升溫幅度為0.27℃,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氣溫雖然依舊高于1951~1980年的平均氣溫,但氣溫已出現下降趨勢”。“近60年來,年代際氣溫增加幅度最大的是1990年,21世紀初氣溫雖然仍處于暖期,但已出現下降趨勢。”[21]二者不同的只是對20世紀末出現的升溫原因的解釋和對未來的預測。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