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40多位綠色
碳匯志愿者工作站的站長、信息員參加了新一期林業與應對氣候變化培訓班。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李怒云介紹說,基金會在
云南建立了國際培訓中心,目前遍布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工作站已達44個,志愿者隊伍迅速擴大,登記志愿者已超過300人,半數以上已經參加過培訓。
據悉,培訓中既有專家學者的理論引導,也有志愿者一線工作的經驗分享;既有應對氣候變化的專業知識,也有企業綠色低碳的公益實踐案例。“應對氣候變化知識的新媒體傳播技巧”,給志愿者們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李怒云深入講解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內外治理進程、制度和
政策,專門介紹了《巴黎協定》中的涉林內容,分享了前不久剛剛結束的摩洛哥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成果。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動物進出口管理處負責人通過生動的案例和精彩的視頻,講述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國內外形勢。他指出,野生動植物保護是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成果的直接體現,也是綠色碳匯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喚起公眾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的重要載體。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陳建偉通過展示自己多次赴南極、北極考察拍攝的照片,講述了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南北極自然環境變遷的鏡頭故事,讓與會者體會到氣候變暖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
四川樂山的68歲資深志愿者羅長安講述了27年的經歷和體會。
海南首個綠色碳匯志愿者工作站站長何業珠在開展藝術文化培訓中,創造性地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和教學體系,組建起了三支隊伍:綠色天使—學生、綠色軍團—家長、綠色使者—教師。她的工作模式讓大家明白,創業和綠色公益可以緊密結合、相得益彰。(鄭金武 鐵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