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6 14:49 來源: 中國政府網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標本兼治。綠色富國、綠色惠民,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與綠色化。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相結合,強化源頭防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空間布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方式,從源頭預防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堅持質量核心、系統施治。以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分區域、分流域、分階段明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任務。統籌運用結構優化、污染治理、污染減排、達標排放、生態保護等多種手段,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開展多污染物協同防治,系統推進生態修復與環境治理,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提高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堅持空間管控、分類防治。生態優先,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管理,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立系統完整、責權清晰、監管有效的管理格局,實施差異化管理,分區分類管控,分級分項施策,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法治。以改革創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轉變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改革生態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環境立法、環境司法、環境執法,從硬從嚴,重拳出擊,促進全社會遵紀守法。依靠法律和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
堅持履職盡責、社會共治。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環境保護事權和支出責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企業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激勵與約束并舉,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第三節 主要目標
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