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千億碳市場分“三步走” 兩類企業(yè)將率先獲益

2016-12-5 12:28 來源: 中國環(huán)保在線

千億碳市場分三步走兩類企業(yè)將率先獲益


自2011年起,我國啟動了7個省市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隨著北京深圳等試點城市接連鳴鑼啟動交易,中央在各項政策、表態(tài)中愈發(fā)頻繁提及碳排放權交易,各界對于碳排放權交易也逐漸熟悉了起來,呼吁建立全國統(tǒng)一碳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響亮。

統(tǒng)一碳市場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將全面進入碳約束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將被納入到碳交易體系中。來自日前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方交易市場,首批試點行業(yè)將包括鋼鐵電力等6大行業(yè)。一些業(yè)內觀點認為,此舉或將標志著高達千億元新市場開啟。

所謂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事實上,碳市場建設自啟動以來就備受關注,并被寄予了厚望。2013年6月18日,國內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標志著中國碳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此后,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重慶等省市先后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24日,全國一、二級市場累計成交配額12453.02萬噸,成交金額達32.3億元;累計成交ccer(中國核證減排量)7136.72萬噸。

具體來看,納入7個試點碳交易平臺的排放企業(yè)和單位共有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額總量合計約12億噸。“據我們統(tǒng)計,96%以上的控排企業(yè)都能足額清繳配額,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運行總體平穩(wěn),為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氣候司負責人表示。

“碳交易全國統(tǒng)一市場呼之欲出、前景可期。”專家指出,盡管中國碳交易市場起步相對較晚,但以7大碳交易試點為核心的“國家隊”正跑步入場。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巨大的節(jié)能減排任務,碳市場的建立恰恰能為節(jié)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個低成本、高效能的市場化機制。

但也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現在有7個試點省市是分割開的市場,只有建成全國統(tǒng)一市場,才能避免高排放企業(yè)轉移排放,尋找“避風港”。近日,來自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的公開消息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等系列法規(guī)政策即將出臺,而備受關注的碳配額分配工作也已啟動。

按照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全國碳排放市場建設將分以下三個階段進行。現在至2016年底為準備階段,總體目標是完成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礎建設工作,具備啟動交易的條件。其中,一個主要任務是爭取國務院《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的出臺,同時出臺相關配套細則和技術標準,以及所有行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和標準,研究確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及配額分配方法和標準,完善注冊登記系統(tǒng)等。

從2017年至2020年為運行完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guī),逐步將31個省區(qū)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范圍,做好配額的初始分配,調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實現市場穩(wěn)定運行。

2020年以后進入穩(wěn)定深化階段。按照規(guī)劃,這一階段將通過增加交易產品、發(fā)展多元化交易模式等,逐步形成運行穩(wěn)定、健康活躍的交易市場。此外,通過進一步提升市場容量和活躍程度,探索與國際上其他碳市場進行連接的可行性,將成為中國碳市場邁向國際化的關鍵時期。

其中,配額如何分配,將直接影響企業(yè)自身的經營成本和參與碳市場的積極性,成為各參與方關注的焦點。國家發(fā)改委應對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已經出臺的《碳排放權交易暫行管理辦法》明確了全國碳市場兩級管理體制,也就是中央層面確定排放總量和配額分配方法,省一級層面管具體分配、履約監(jiān)管,保有部分配額支配權。全國碳排放交易配額分配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批復在即,目前配額免費分配將采用基準線和歷史的強度下降法兩種方法,以前者為主。

而在市場層面,業(yè)內普遍認為,明后兩年,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這一千億市場將成新風口,各種機構會蜂擁而至。按照國家發(fā)改委的初步估計,每噸300元碳排放權交易價格才能真正發(fā)揮低碳轉型的引導作用。若以當年全國7個試點地區(qū)的碳價平均標準測算,全國碳市場現貨交易規(guī)模可以達到12億—80億元;如果考慮碳期貨進入碳市場,交易規(guī)模將放大到600億—4000億元。而兩類公司將率先受益于千億碳市場的啟動。

“我們最看好的是碳資產管理公司。這類公司是新增需求,沒有重資產,需求量也很大。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考慮交易傭金、CCER項目、盤查等,這個市場就有百億。再加上做市、托管、質押業(yè)務,每年千億的市場需求完全不成問題。”業(yè)界資深人士牛品說。

第二是清潔能源運營商,它們可以通過申請CCER獲得一些額外的利潤。對于風電來說,通過碳交易凈利潤提升大概能達到12%,光伏能達到9%,水電達到20%。另外還有一些生物質發(fā)電、熱電聯產,以及甲烷回收等公司,未來都有可能從碳市場受益。

“如果一個公司的業(yè)務覆蓋整個產業(yè)鏈,既有碳資產管理公司,又有清潔能源運營商,還有節(jié)能減排能力的話,那么這個公司就具有成為龍頭的可能性。”牛品說。

(據中國證券報/歐陽春香、中國產經新聞報/郭航、經濟日報/顧陽、每經網/歐陽凱、經濟參考報/王璐)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