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江蘇省黨代會報告的一個鮮明特點。報告提出,生態環境是江蘇全面建設小康的突出短板,必須擺在重中之重。
鎮江市委書記夏錦文認為,黨代會報告空前著墨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綠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凸顯了江蘇省委對當前生態環境嚴峻現實的高度警醒、對未來五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
作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和全省唯一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市,鎮江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態。鎮江全市共有235座山體,主城區就達26座,河流達60余條,總長700余公里,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和“城市山林”的美譽。2015年11月15日,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鎮江作為中國長三角地區唯一受邀城市,在大會上分享經驗。
夏錦文說,生態已成鎮江最具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發展優勢。近年來鎮江牢牢堅持生態領先特色發展,以探路姿態和務實作為,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創新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初步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
2014年,鎮江在全國42個低碳試點城市中率先提出2020年左右實現碳峰值,比全國目標提前10年。圍繞“率先達峰”,鎮江以 “低碳城市建設管理云平臺”為基礎,推進城市
碳排放峰值倒逼、項目碳排放評估、區縣碳排放考核和企業
碳資產管理系統開發等“四碳創新”。
2015年,鎮江進一步整合國土、環境、產業、
節能、
減排、降碳等數據,打造全國第一朵“生態云”,通過建立數據、管理、服務、交易、查詢5個中心,實現重點污染企業、重要水體山體、大氣等實時在線監測,全面直觀反映生態資源和環境承載。
今后鎮江將繼續深化“四碳創新”,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六大低碳型戰略性新興產業,率先實現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全覆蓋;制定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制度,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項目;在全國率先出臺并試行部門和企業兩個層面的碳統計方法制度,以縣域為單位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考核;對48家重點碳排放企業開展煤電油氣消耗及生產過程碳排放在線監控,引導企業實施節能降碳精細化管理。
夏錦文說,生態文明是檢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試紙,也是面向未來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選擇。鎮江要以扎扎實實的行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突出低碳轉型,最終落腳為可感可見的民生福利。
一是全力辦好鎮江國際低碳技術產品交易展示會。按照“國際有影響、國內創一流”的目標定位,通過搭建低碳技術和產品的展示與交易平臺,促進低碳技術落地轉化,引導低碳項目投資與合作,推動低碳產業發展,力爭辦成鎮江低碳發展的“金字招牌”。
二是全面優化生產力布局。圍繞構建“兩橫兩縱”的“開”字型生產力布局,打造沿長江、沿滬寧線、沿運河、沿揚馬線四條發展帶,構建主城“一核四區”經濟板塊新格局。
三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海陸空”和智能電氣為特色,打造兩千億級高端裝備制造業;以全域旅游為重點,打造千億級現代旅游業。推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量提質,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四是深入推進江海河聯動、港產城融合。加強岸線資源優化整合,完善臨江臨河港口、產業、城鎮布局,強化“鐵、公、水”網無縫銜接,在沿江沿河建設一批港產城融合試點小城鎮,推動鎮江港與上海港、寧波港等海港戰略合作,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