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人們會成為素食主義者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為不愿讓動物受苦,還有些人是希望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也有人支持可持續發展,或者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不管人們怎么說,素食主義者都堅定地認為,不吃肉的好處多多。并且加入素食陣營的人越多,這些好處就更能在全球遍及開來。但如果所有人都變成了堅定的素食主義者,至少有數百萬人會受到不利影響。
“我們分處兩個不同的世界,”哥倫比亞熱帶農業國際中心的安德魯·賈維斯(Andrew Jarvis)說道,“在發達國家,素食主義會帶來各種環境和健康方面的好處。但在發展中國家,這則會進一步加劇貧困程度。”賈維斯和該中心的其它專家進行了一次假設,看看如果全世界的人在一夜之間突然都不吃肉了,會發生什么情況。
他們首先研究了氣候變化。在全球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中,食物生產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其中大部分都要歸咎到牲畜行業上。除此之外,我們還常常低估飲食習慣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以美國為例,一個四口之家由于吃肉排放的溫室氣體比開兩輛車排放的氣體還要多。但在討論全球變暖
問題時,人們往往只會談到汽車,而忽視了肉排。
“大多數人根本不會考慮食物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利茲大學的一名糧食安全專家蒂姆·本頓(Tim Benton)指出,“但事實上,只要我們少吃哪怕一點點肉,就能大大造福我們的子孫后代。”
牛津大學未來食物項目的一名助理研究員馬可·斯普林曼(Marco Springmann)試圖把這個問題量化。他和同事一起建立了相關的計算機模型,可以預測出如果所有人都變成了素食主義者,等到2050年會發生什么情況。結果顯示,由于人們不再食用紅肉,食物生產相關的排放量減少了約60%。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變成了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不食用也不使用任何動物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更是將減少70%。
“我們想知道,要想避免氣候變化達到危險程度,我們還需要做些什么。結果發現,我們必須使食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總體排放量中的占比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斯普林曼說道,“這種設想不太現實,但這也進一步體現了食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在未來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此外,食物——尤其是牲畜——占據了大量空間,由于占用了大量土地、降低了生物多樣性,這也是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的農業用地約為50億公頃,其中68%都用于牲畜養殖。
假如我們都變成了素食主義者,在理想情況下,我們至少能使80%的牧場變回草原和森林,從而捕獲二氧化碳,進一步減緩氣候變化。此前為了養殖牲畜,人們曾驅逐過很多大型食草動物,比如野牛。此外為了保護牲畜,人們還殺死了很多狼之類的捕獵者。因此,把牧場變為天然棲息地,還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
剩下的10%到20%的牧場可以用來生產更多的莊稼,填補食物供應的空缺。雖然農業用地相對來說只增加了很少一部分,但這足以補上缺少的肉了。因為目前用來生產莊稼的土地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用來種植牲畜食用的飼料的,并不歸人類所有。不過,由于很多牧場都已經嚴重退化,環境重建和農業轉變都需要大量的籌備工作和財力資助。“不可能牛群一走,牧場自己就會變回之前的原始森林。”賈維斯說道。
轉業問題
我們還需要幫助此前在牲畜行業工作的人轉移到別的行業中去,如從事農業、幫助森林重建、或利用莊稼副產品制造生物能源等等。
我們還可能會出于環境原因,付錢讓農民養殖牲畜。“蘇格蘭的高地環境很大一部分是人為塑造的,主要以綿羊放牧業為基礎。”愛丁堡大學一名社會生態系統建模方面的研究人員彼得·亞歷山大(Peter Alexander)指出,“如果我們不再養殖綿羊,這里的環境就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消極影響。”
如果我們沒能幫助這些人轉業,我們就可能面臨嚴重的失業和社會動亂,特別是在和牲畜養殖業聯結緊密的鄉村地區。
“世界上有超過35億頭反芻動物(如牛等)。此外,每年都會有數百億只雞被生出來、然后被殺掉、做成食物。”本·帕蘭(Ben Phalan)說道,他在劍橋大學研究食物供應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平衡問題,“這會對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
但就算計劃籌備得再完善,我們也不可能幫助所有人找到替代的工作。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不適合作物生長,只能用來養殖牲畜。過去人們曾試圖讓非洲撒黑爾地區(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和赤道之間)從牧場轉變為莊稼地,但沙漠化接踵而至,生產力也大幅下降。“沒有了牲畜,有些環境就可能不適宜人類居住了。”帕蘭說道。比如游牧民族,他們如果不再養殖牲畜,就只能在城鎮中定居下來,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認同感。
此外,即使是那些并不僅靠牲畜為生的人,日子也會變得很難熬。無論是在歷史上、傳統上還是文化認同感中,肉都是一個重要部分。全世界有很多種族都會在婚禮上和節慶日送上牲畜作為禮物,例如,圣誕節的核心便是火雞或烤牛肉。“如果完全摒棄了肉,這將對文化造成巨大的沖擊,因此有很多試圖減少肉類消耗量的舉措都遇到了重重阻礙。”帕蘭說道。
不吃肉對健康的影響也很復雜。斯普林曼的計算機模型顯示,假如到了2050年,所有人都成了素食主義者,那么由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和部分癌癥的減少,全球死亡率將降低6%到10%。其中有一半的功勞當屬紅肉的退場,而剩下的則是因為人們攝入的熱量減少,食用的水果和蔬菜卻有所增多。如果全世界都施行嚴格素食主義,帶來的好處將更加明顯:如果只是普通素食主義,每年死亡人數將減少700萬;而如果施行嚴格素食主義,每年死亡人數最多會減少800萬。患有慢性病的人數也將減少,這意味著人們可以節省醫療開支,全球GDP將降低2%至3%。
但要想實現這些益處,我們必須尋找與肉類營養相當的替代品。每單位卡路里的動物食品中所含的營養比植物(如谷物和米飯等)要多,因此我們必須找到合適的替代品。據估計,世界上約有20億人處于營養不良狀態,因此找到合適的替代品對于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如果所有人都變成了素食主義者,這將在發展中國家引發健康危機,因為他們將無從獲得微量元素。”本頓說道。
節制最關鍵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不需要全世界人都變成素食主義者,也能實現很多好處,同時減少相關的消極影響。
我們應當節制食用肉類的頻率和數量。一項研究發現,只要全英國人遵循世界衛生組織(WHO)給出的營養建議,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能減少17%。而如果人們進一步減少購買動物制品和加工零食,這一數字還能再減少40%。“消費者幾乎不會注意到自己的食物發生了什么變化,其實也就是稍微少吃了一小塊肉而已。”賈維斯說道,“這并不像素食主義和食肉一樣,存在那么大的區別。”
斯普林曼表示,食物體系的變化還能鼓勵我們培養更加健康、對環境更加友好的飲食習慣。這些變化包括抬高肉類定價、降低新鮮蔬菜水果的價格、使其更容易購買等等。提高利用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浪費和飲食過度等問題,如今生產的全部食物能量中,只有不到一半的能量得到了有效利用。
“我們可以減少該行業的產量,但使其變得對動物和環境更加友好,利潤也更高,因為肉比以前更加珍貴。”本頓說道,“這樣一來,農民的收入就可以保持不變,只不過換了一種養殖牲畜的方式而已。”
事實上,要想減少牲畜養殖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們已經有了清晰明了的解決方法。我們唯一缺少的,只是實施這些變化的決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