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森林類型,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減緩氣候變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竹林增匯技術和竹林
碳匯項目
方法學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可以使竹林經營者把提質增匯與增收相結合,促進竹林生態價值貨幣化以及竹林碳匯產業的形成,也可為欠發達國家,通過竹林碳匯項目開發增加收入,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在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上,
浙江農林大學校長周國模教授圍繞“竹林碳匯促進產業發展”主題做的案例介紹和評論,引起了各國專家、學者等的關注。
11月7日-18日,聯合國第22屆氣候變化大會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被廣泛地認為是一次“落實行動”的大會。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與會者以全會和分組討論的形式,探討執行《巴黎協定》的技術細節。浙江農林大學校長周國模教授在“中國角”首場邊會上發表學術評論,這也是他第8次應邀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與會期間,他還被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聘請為低碳導師。
當地時間11月9日,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迎來了第一場邊會,以“生態治理提升人類福祉”為主題的“中國角”首場邊會,由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和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共同主辦,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成果和經驗。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等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近百名代表參加。
首場邊會上,周國模教授圍繞“竹林碳匯促進產業發展”的主題,對他率領的森林碳匯計量與監測團隊,聚焦竹林碳匯研究15年的相關工作進行了案例介紹和評論:首次開發出中國自愿核證
減排量(英文簡稱:
ccer)《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竹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核備案。2016年開發并提交了世界竹資源領域唯一的兩項國際核證
碳減排標準(英文簡稱:VCS)竹林碳匯項目方法學,為竹林碳匯項目開發和進入國際國內碳減排交易
市場提供了規范的計量與監測標準。
近幾年,該團隊特別注重竹林提質增匯與碳匯項目開發推廣工作,已在浙、湘、川、皖、滇等竹子重點分布區,累計推廣竹林提質增匯減排綜合經營面積100多萬畝;2015年,在湖北通山實施了全國首個CCER毛竹造林碳匯項目,產生19.4萬噸核證減排量,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備案;自2015年開始,在浙江安吉、景寧、諸暨、遂昌、臨安等5縣市幫助2萬多戶竹農開發CCER竹林經營碳匯項目30多萬畝,可以產生核證減排量約430萬噸。
據介紹,周國模教授是我國最早從事森林碳匯及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之一,是國內外碳匯研究領域尤其是竹林碳匯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是全球最早開展竹子碳匯項目方法學制定工作的專家之一。曾主持開發了國際首個《農戶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實施全球首個毛竹林碳匯項目。
與會專家和代表一致認為:中國在生態治理特別是林業應對氣候變化中做出了積極而有成效的貢獻,在促進森林植被恢復、生態服務市場發育、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推廣;企業和公眾廣泛參與、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科普教育、提高全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并積極采取行動;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相互分享經驗,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