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特朗普上臺可能對氣候變暖問題在短期內有些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不會有太大影響的。他在選戰過程中的各種言論,當段子看好了,不值得環保機構過于擔憂。
特朗普的總統生涯即將開始,他氣候變暖“陰謀論”也該結束了。
2016年11月9日,共和黨唐納德·特朗普以306票對232票的優勢擊敗民主黨希拉里·克林頓,當選為美國第45任總統。大選結束,喧囂并沒有歸于寧靜,特朗普對一些重大國際問題的言論開始發酵,一切的猜想和不安剛剛開始。
在全球變暖問題上,特朗普語不驚人誓不休,由此引起國際機構和環保人士的嚴重關切。
“全球變暖的概念是被中國人而且為中國人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美國的制造業失去競爭力。”
“這套燒錢的全球變暖鬼扯必須停止。我們這個星球正在結冰,破紀錄的低溫,我們的全球變暖科學家都被浮冰困住了。”
“冰風暴從德州一路吹到了田納西——我現在在洛杉磯,這兒冷的不得了。全球變暖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還很燒錢的,大騙局!”
以上,便是特朗普對氣候變暖的雷人言語。
特朗普勝出后,成立于1982年5月3日,總部位于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安德魯·斯蒂爾(Andrew Steer)隨即發出聲明,對特朗普不負責任的言論提出批評,并期望他執政后的美國新政府必須重視解決有關民眾福祉和未來繁榮的核心問題,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加大清潔能源投資以及通過建設可持續和具有韌性的基礎設施振興美國。
斯蒂爾指出,全球向低碳、具有氣候韌性的經濟轉型勢不可擋,明智的氣候行動能促進經濟增長,并為美國帶來工作機會。新政府也應意識到,氣候行動是美國外交
政策的核心組成部分,美國已對《巴黎協定》做出承諾,推動實施《巴黎協定》將有利于維護美國在全球的信譽。
斯蒂爾呼吁:“無論哪個政黨當選,美國人民都希望家人和孩子能享受清潔的空氣和水,希望健康不受嚴重熱浪和極端氣候的影響,希望享受大自然和地球的自然資源。在這場分歧迭出的大選后,當選總統特朗普應立即號召各方共同努力,履行保護和改善全美人民生活的義務。”
對于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政府環境政策走向,埃文低碳研究院副院長古立然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前瞻。古立然是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環境碩士,也是
CDM審核員、中國國家發改委認可的
ccer審核員。
1. 特朗普來自共和黨,美國奧巴馬政府來自民主黨,而且美國國會目前也由共和黨控制,所以不能排除特朗普上任之后對現行政策的修改的可能性。小布什在2001年執政之后就退出了克林頓在任時簽訂的《京都議定書》,這有先例。
2. 特朗普更傾向于傳統的化石能源,包括煤炭、天然氣以及非常規天然氣(比如頁巖氣)而非可再生能源,以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出身的背景來考慮,開發化石能源確實比可再生能源容易,成本也低,所以他上任之后在這方面政策會有所傾斜。
3. 特朗普是一個商人,對科學尤其是氣候變化領域不一定了解得很清楚,前幾年“氣候陰謀論”、“氣候騙局”這些說法可能會對他的觀念有所影響,因此他在選戰中表述的觀點可以說是逆潮流的。
4. 選戰中作的承諾有很大水分的,這個大家都清楚,況且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特朗普上臺之后他的幕僚如何施加影響,他會不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看法有所改觀,目前還不能輕易下結論,我個人估計他是會有所改變的,畢竟現在美國不會像2001年的時候那樣,輕易就拋開其他國家自行其是了。以《京都議定書》為例,美國退出之后,并沒有影響到KP的實際執行。歐盟(尤其是當時英國)很樂意取得一個領導性的地位的,美國不玩了,正中其下懷。所以美國后來在“巴厘島一攬子協議”搞出個雙規制才得以保持其影響力。
5. 特朗普上臺后,看起來首要的是要盡量彌合國內的分歧,氣候變化問題不一定是他執政的首要面對的議題,另外考慮到他的年齡,能否連任以保持政策延續很難說。《巴黎協定》確定的是2020年以后的治理格局,這已經是他這個總統任期的后半段了,而在這之前幾年的談判,都是為2020年以后的治理談出具體的內容,特朗普會有多大的精力關注這個事情,甚至說攪局呢?《巴黎協定》第28條規定,締約方在協定生效后3年可以退出,那個時候已經是接近2020年了,特朗普的任期都快到了,估計那時候他的首要目標是連任而不是其他。
古立然對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前景非常樂觀,他總結說,特朗普上臺可能在短期內有些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他在選戰過程中的各種言論,當段子看好了,不值得環保機構過于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