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全球氣候治理 “碳”路前行

2016-11-13 23:33 來源: 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 田之濱

全球氣候治理  “碳”路前行

    11月9日,在摩洛哥中部城市馬拉喀什,參觀者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角”取閱材料。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中國角”9日正式對外開放。中方將舉辦系列邊會,向全球展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作努力。新華社/攝

    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已成全球性關注話題。11月4日,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正式生效。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COP22)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標志著《巴黎協定》從承諾走向行動。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為落實《巴黎協定》減排承諾,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我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作出重要部署。
   
氣候治理成共識 “中國治理”在路上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特別是發達國家大量消費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累積排放,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顯著增加,加劇了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產生顯著影響,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自1992年世界各國于里約熱內盧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始,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和行動持續進行。以1997年《京都議定書》為標志,國際氣候變化談判開始步入正軌。此后經歷近二十年漫長艱苦的談判,在國際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成功通過《巴黎協定》。2016年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巴黎協定》提出了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藍圖和愿景,為未來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在人類氣候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我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首批締約方之一,也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起國之一。我國一直倡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型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在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實踐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008年4月,中國和澳大利亞發表《關于進一步密切在氣候變化方面合作的聯合聲明》,強調發達國家在2012年后繼續率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協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2014年6月和11月,中國分別與英國、美國發布《中英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2015年6月和11月,中國分別與歐盟、法國發布了《中歐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5年11月29日出席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系統闡述加強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2016年4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表示中國政府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落實《巴黎協定》,將藍圖化為實際行動,讓全球看到了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巨大決心、全球責任擔當。

    同時,我國積極制定和實施符合國情特征的本土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2007年6月,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是全球發展中國家第一部專門性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2008年10月,出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制定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路線圖,并在每年出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年度報告,向各界展示中國的努力和進展。2009年5月,落實巴厘路線圖落實巴厘路線圖——中國政府關于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立場,中國政府宣布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2013年11月,還頒布了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戰略規劃《國家適應氣候發展戰略》。

    此外,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規劃與方案,落實氣候變化應對戰略與政策。2014年9月,出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中國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2015年6月,中國向IPCC提交了中國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文件,明確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力爭盡早達峰等一系列目標,并提出了確保實現目標的具體政策措施。這一系列行動體現了中國政府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的決心,順應了人民對“碧水藍天”的渴望和建設“美麗中國”的期待。
   
低碳創新 加強技術合作勢在必行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按照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標測算,2005~2030年期間我國碳強度的年均下降率必須維持在3.6%~4.1%。對比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1990年以來的碳強度年均降幅約2.3%~3.0%,意味著我國實現自主貢獻目標還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基于當前的形勢,必須加強技術創新以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技術體系,通過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實現。《“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推廣一批具有良好減排效果的低碳技術和產品”、“編制低碳技術推廣目錄”,新近印發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也提出要“加大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定期更新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

    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4年和2015年發布了兩批《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簡稱“目錄”),共有62項先進適用的低碳技術入選。經初步測算,到“十三五”末,這些低碳技術合計可形成的年碳減排潛力達3.9億噸二氧化碳。如果《目錄》中的重點技術能夠得到有效推廣,對完成我國控制溫室氣體行動目標將發揮重要作用。

    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倡導的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技術轉讓談判一直進展緩慢,制約了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進展和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但在我國政府的推動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模式,近年以來我國有組織地進行了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技術轉讓,提高了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業的水平,有力促進了我國的溫室氣體減排。然而,在當前資源約束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下,在“十三五”以至未來更長的時期里,如何更有效地推進溫室氣體減排依然是我國面臨的巨大挑戰。

    為實現2020~2030年階段性碳減排目標,我國必須加快推進碳減排長效機制建設,通過國際商品貿易、國際技術貿易、外商直接投資等多種方式,開展國際先進低碳技術轉讓與再創新。同時,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會議上宣布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通過南南合作的深入實施,實現國內低碳技術“走出去”,推動我國先進技術的擴散應用,進一步激發我國低碳能源領域相關技術的創新活力。
 
《巴黎協定》生效后挑戰仍存
 
    《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表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實際行動正在進行,如何督促各國落實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特別是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的承諾,各國如何落實國家自主貢獻行動等內容,將是今后國際各方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剛剛結束的美國大選中,對《巴黎協定》持否定態度的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也給未來的全球氣候治理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與挑戰。

    對于我國而言,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應對氣候變化都是我們的內生需求,要把低碳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要積極通過低碳技術創新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強力支撐,在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提高國際話語權、促進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及企業技術升級、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鏈接·
 
《巴黎協定》四大要點   
 
——長遠目標
    《巴黎協定》的長遠目標是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付出努力。各締約方承諾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不再繼續增加;到2050年后的某個時間點,使人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夠吸收的水平。
   
——減排目標
    為實現該協定的長遠目標,各締約方同意每隔5年
重新設定各自的減排
目標。目前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交了從2020年起始的五年期限內減排目標。該協定對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規定了絕對值要求。
   
——評估目標
    《巴黎協定》設定的初期減排目標,仍不足以實現長遠目標。因此,該協定要求各締約方今后4年內重新評估各自的減排目標,以便適時作出調整。該協定希望,各個國家和地區能夠在可再生能源更廉價、更有效的前提下加大減排力度。
  
——資金
    《巴黎協定》要求發達國家繼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從而幫助后者減少碳排放以及適應氣候變化。該協定也鼓勵其他國家在自愿基礎上提供援助。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