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1 00:17 來源: 人民網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必然選擇。中小企業作為節能環保產業升級并創新的主要力量,需要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支持。“綠色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保理資產收益權轉讓產品,它是國內首支由個人理財者參與綠色環保領域社會責任投資的公益金融產品。
與傳統的融資服務不同,申請“綠色寶”的企業,除了需要進過專業的金融評估外,同時還需要通過道和的“綠色影響力”審核體系的評估。“綠色影響力”指標體系在對企業的戰略和管理模式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參照“三重底線原則”,對企業在經濟、環境、社會三方面的表現設置基本的衡量指標,反映出綠色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成長性、產品本身及運營過程對環境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企業管理和運營所產生的社會貢獻。通過“綠色影響力”指標體系評估,不僅可以得到綠色保理的優惠,同時,該指標也可以成為中小企業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的參考和依據。
通過專業金融服務機構與專業環保評估機構跨界合作的方式,甄選出一批財務與社會績效均符合投資要求的綠色企業,這種選擇方式為投資者有效支持綠色企業打開了正向良性循環。
“綠色寶”也作為綠色金融的一款產品案例,被收錄在《中國公益金融創新案例集》。
在國際上,有一套可借鑒的鉆石評估模型,它在經濟穩定上行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驗證。
來自Vital Capital的EYTAN M. STIBBE先生擁有30年非洲投資和建筑企業經驗,為在發展中市場投資的影響模型做出巨大貢獻。他在中國慈展會公益金融與PPP高峰論壇北京分論壇上介紹了影響力投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成功運營的案例以及他們引以為傲的投資評估模型。
在投資者做出任何投資之前都會去評估這個投資帶來的影響力,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利潤,一個是社會效應,Vital采用“鉆石模型”來對投資進行評估。投資之后,Vital會從兩方面進行效果評測,一個是它是否達到了本身的KPI,一個是成果,Vital采用的是全球影響力評測的系統(GIIRS)。這個系統主要評價的是影響力投資所帶來的成果,包括建了多少農場,在當地建了多少學校,或者是為當地提供了多少就業機會。
“鉆石模型”里面評價標準大概有100多條,可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個是必要性,也就是說我們在當地投資的必要性有多大,如果我們不進行投資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在當地同類投資中是否有競爭者,如果有其他的競爭者在做的話我們是否考慮退出。第二個是受益人,我們考慮投資的受益人是哪些,是中產階級還是底層階級,我們的項目中主要關注的是介于中產階級和底層階級中間的人,關注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能夠成長為中產階級。而底層階級主要是當地政府和公益機構的責任,因為如果定位在這個層次的話比較難帶來經濟上的回報。第三個是在地性,我們的這些投資主要針對的是當地企業,能夠在當地生產產品去代替進口,能夠在當地提供就業,提高當地的就業率。第四個是這個投資的內在價值,我們會看一下經濟回報和社會效益之間是否是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我們做了投資后,社會影響力是會提高的。這個模型會產生一個評分,可以比較不同領域的投資項目的影響力。
對比非洲的實踐,中國綠色金融發展需要資金招募、標準制定和人才培養,而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評估模型是當務之急。
在本次杭州G20峰會上,綠色金融首次成為G20峰會議程,9月6日公布的《杭州行動計劃》寫入了關于支持在全球范圍內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共識。為了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全球在綠色產業每年投入數萬億美元。而中國綠色產業在‘ 十三五’期間每年至少需要3萬億元到4萬億元的投資。
在G20開幕前幾天,七個部委搶先發布了七部委關于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若干指導意見。意見里明確說,從財政里拿出錢來設立國家級綠色產業基金,也鼓勵地方設立區域性的綠色產業基金。還有一個發展很快的領域就是綠色債券,老外評價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是在半年時間內,From Zero to Hero,從份額上來說,中國現在的貼標綠色債券份額能占到全世界30%-40%,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原因是去年12月央行和發改委都出了一個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有了,但實際工作中還有很多不一定是很清晰的,給綠色債券貼綠色標簽,認定它是不是綠色的,這點非常重要。比如供水到底算不算綠色項目,排水肯定是,水處理肯定是,但給水是不是,其實是有爭議的。包括煤,老外總說煤不算,但中國倡導煤的清潔利用,所以在國內也算。所以這些爭議都還在,但只要這個工作有人做了,這個市場就起來了,因為中國的市場體量很大。
社會科學領域總是會有一些模糊的地帶,做出來先去試試看怎么樣,如果能做出一個評估模型的話,最重要的是可以從很多原來大家認為就是商業標的項目當中找到公益金融可投資的標的。幾年前,在中國最大的一個困境是好像看起來市場是有錢有興趣去投的,可是沒有標的,因為市場上把自己標榜為社會企業的基本上是NGO放的一頂帽子,但它沒有造血能力。所以應該反過來看,現有的這些初創型的企業,他可能不懂社會企業,也不懂什么叫公益,但如果用這樣的模型能夠測量出來,它確實對其他人有很多正面效應,在我們的界定當中就算。也許那個創始人忽然間豁然開朗原來我也在做公益啊,其實他是想賺錢的,所以這個衡量非常重要。
背景介紹
“第五屆中國慈善公益項目交流展示會公益金融與PPP高峰論壇”北京分論壇于9月24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創造社會價值,投資可持續未來”,由中國公益金融創新計劃、深圳慈展會公益金融組委會、宜信公司共同主辦。以色列影響力投資基金Vital Capital創始合伙人及投委會成員Eytan M. Stibbe,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公益金融創新計劃聯席秘書長徐秀玲,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張強,中國母基金聯盟秘書長、水木資本創始合伙人唐勁草等嘉賓出席活動。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慈善會秘書長房濤女士通過遠程視頻作為主辦方致辭。論壇上還發布了《中國公益金融創新案例集》,這是第一本公益金融本土研究書籍,是宜信企業社會責任公益金融項目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也是中國公益金融創新計劃自2014年6月正式啟動后的第三本公開發布書籍。
公益金融,又稱“社會金融”,注重在產生經濟回報的同時為社會帶來福祉。這種新型投資及財富管理方式,正在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領域。
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公益金融創新計劃聯席秘書長徐秀玲在致辭中表示,金融正隨著技術進步越來越回歸本質,成功者共同的要素是以人和社會為本,這個觀念的覺醒將改變金融格局。她同時透露,宜信公司與北師大社會發展所聯合發起中國公益金融創新計劃,“就是希望通過知識分享、產品創新和案例研究,持續推動公益金融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