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支持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保爾森基金會、國際金融學會(IIF)等機構在美國華盛頓市聯合舉辦了題為“綠色金融:從起步到革命”的國際研討會。會上,德國財政部代表宣布德國將在2017擔任G20主席國期間繼續研討由中國發起的綠色金融議題,并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繼續共同主持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聯合國環境署主任Erik Solheim、美國前財政部副部長Tim Adams、肯尼亞央行行長Patrick Njoroge、德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兼G20負責人Ludger Schuknecht,以及來自英格蘭銀行、尼日利亞環境部、多家金融機構、評級機構和研究機構的代表共100余人出席會議。
央行副行長易綱
易綱副行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已經在綠色金融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比如,中國的綠色信貸已經占國內全部貸款余額近10%,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
市場,中國的許多地方政府已經設立的綠色發展基金。但要建成完整的綠色金融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2016年8月31日,人民銀行與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35條具體措施。
易綱說,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共同主持的G20 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完成了第一份《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推動形成了發展綠色金融的全球共識。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出的七項建議在杭州峰會上受到了G20領導人的歡迎。希望研究小組未來能夠繼續推動制定更加具體的措施,在動員全球私人資本開展綠色投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共同主席馬駿討論了政府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方面可能發揮的幾個作用。
提供戰略性
政策信號。比如推出實施“巴黎氣候協議”的路線圖和發展綠色金融的指導意見(原則)等,將有助于減少投資者對于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
明確綠色金融的界定,要求企業強化披露環境信息披露。以降低綠色投資的“搜尋成本”。中國是世界上明確了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定義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已經有了路線圖。
制定激勵政策措施。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比如,中國在《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使用再貸款、貼息、擔保等手段為綠色項目提供激勵。
支持能力建設。比如,中國政府正在推動開發環境效益評估方法和環境風險分析手段,而這些手段和方法都帶有公共品的性質。在國際上,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正在推動擴大可持續銀行網絡(SBN)和責任投資原則機構(PRI)的覆蓋范圍,以對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和機構投資者開展綠色金融培訓。
德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Ludger Schuknecht
德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兼G20負責人Ludger Schuknecht高度評價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今年在推動綠色金融共識方面取得的成果。Schuknecht宣布,鑒于各方對該議題的積極支持,德國將在2017年擔任G20 主席國期間繼續研討綠色金融
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將繼續擔任研究小組的共同主席。
與會專家認為,在G20的推動下,綠色金融今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綠色金融將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也將為金融機構帶來振奮人心的商業機會。金融機構應當抓住當前的黃金時期,全面參與并主動適應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