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研究中心和墨爾本大學將開設耗資756萬澳元的新
減排實驗室,旨在為澳大利亞提供清潔、高效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
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從燃料燃燒和工業生產過程中捕集二氧化碳,最終目的是控制全球化石燃料的排放。
新實驗室的首要目標是降低實施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成本。
這個設施得到了溫室氣體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亞政府教育投資基金(EIF)的資助。
溫室氣體研究中心項目負責人、墨爾本工程學院的Geoff Stevens教授說,這些實驗室將實現安全及具有成本效益的捕集和深層地質封存從電廠和工廠捕集的二氧化碳。
“到2050年,碳捕集與封存將貢獻13%的減排量。這也是唯一能用于
水泥、
鋼鐵、
化工和化肥生產等能源密集型行業大幅減排的技術,能將化石燃料電廠的排放降低最多98%。這也是僅有的與生物能結合后能實現負排放的幾項技術之一,”他說道。
這項技術涉及到從工業生產的排放中分離并捕集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經過冷卻和壓縮后,就被
運輸到封存點并注入到地下深處,長時間留在地層中。
溫室氣體研究中心是世界上領先的碳捕集與封存合作研究機構之一,他們的工作匯聚了澳大利亞及全球工業、政府、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參與者。這些實驗室也是澳大利亞CCS研究實驗室網絡(CCSNET)項目的部分工作。
溫室氣體研究中心的首席執行官Tania Constable認為,CCS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能發揮重要作用。
“如果要實現巴黎氣候會議上定下的目標,我們就要使出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燃料轉換以及利用碳捕集與封存作為限制工業排放的主要技術,”她說道。
Constable女士說,“國際能源署已指明,不使用CCS技術,則205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將增加40%。這些新實驗室是澳大利亞相互關聯的一系列資產的一部分,能降低碳捕集與封存的成本,同時確保長期安全性。”(領先財納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