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建院儀式暨綠色金融發展高層
論壇于9月26日在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順利舉行。論壇圍繞“G20之后的全球綠色金融發展”主題,邀請行業權威專家詳細闡述了當前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格局,說明了未來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規劃,指出了中國進一步引領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實現路徑。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中國銀監會
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蔡宇應邀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主持論壇。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正迎來最佳機遇期。G20峰會將綠色金融寫入最終議題,在G20領導人峰會召開前,中美兩大國元首共同向聯合國遞交了對《巴黎協定》的批準文書;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圍繞G20峰會,中國的一系列舉動,向世界昭示了中國領導全球綠色金融治理,推動綠色發展的決心。與此同時,G20后中國將如何保持引領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勢頭,也成為了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
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
“綠色金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當務之急是,搞清楚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挑戰是什么,并提出應對挑戰的措施。”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主旨演講中指出,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調查發現,當前全球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綠色項目外部性的內生化、綠色項目期限錯配、綠色定義不明確、信息不對稱和環境風險分析能力缺失這五大挑戰。
為應對五大挑戰,研究小組向各國建言獻策,倡議各國提供支持綠色投資的政策信號、推廣綠色金融原則、發展本幣綠色債券
市場、提高環境風險分析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能力、加強國際經驗共享、明確綠色金融的定義和指標體系。
馬駿首席強調,中國綠色金融在一些方面已經走到了前面,但綠色金融未來的發展是全球的事情。我們不光要做中國綠色金融的研究,還要為推動全球綠色金融發展做出貢獻。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如何實現綠色金融理念落地,我們任重而道遠”,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對于綠色金融的發展,中國在理念上很先進,但在實際發展方面與國際社會相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要把“綠色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沒有現成的方法,歸根究底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出一條道路。應該率先確保哪些綠色產業得到資本支持,是綠色金融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任務。
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
綠色發展是否適合市場機制是輿論的一大焦點,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主任焦小平直言,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政府更多的是在規則制定和監管上發揮作用,市場的事要讓市場做。PPP改革就是要打破公共服務由官辦官營的壟斷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激發市場活力。財政部采用了示范項目推進的戰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綠色項目。目前財政部推出的兩批示范項目共覆蓋13個行業,共233個項目。其中,綠色和低碳項目占50%。
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將在塑造未來的歷史格局和發展方向中發揮重大作用。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表示,金融具有通過市場化的定價來配置資源的功能,有了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就能讓金融資源流向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部門和領域去。我們只要不斷進行綠色金融知識的積累、專業能力的積累以及操業經驗的積累,中國就有很大機會成為未來全球綠色金融中心。
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綠金委副主任蔡宇
在中國綠色保險研究發展方面,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蔡宇提出四點建議。她表示,第一,要密切關注保險業在服務綠色金融方面的實踐應用,及時總結、介紹、推廣實踐發展的最新經驗;第二,要“跳出保險看保險”,運用創新性思維開展研究工作;第三,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系統深入地了解發達國家保險業在參與環境業方面的經歷,立足于國情,總結適合中國綠色保險發展之路;第四,要加強對綠色金融知識的普及工作,協助企業完善環境風險管理體系。
中財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教授指出,構建一個完善的綠色金融治理體系,需要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起來。在國家層面綠色金融體系的支撐下,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在于要將綠色金融政策落地到地方政府和企業等基層主體的實踐中去,凝聚政、研、學、產、投、融、媒等力量,形成發展綠色金融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中財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