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處于“萌芽”狀態的碳會計或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近日召開的G20杭州峰會就成功實踐了《巴黎協定》的全球治理新模式和新理念,并為其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巴黎協定》是繼1997年制定的《京都議定書》之后,全球氣候治理領域又一實質性文件,發出了世界向低碳發展轉型的清晰信號。很多業內人士在采訪中表示,有理由認為,碳會計的發展將因此向前推進。
近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下稱“螞蟻金服”)宣布對旗下支付寶平臺的4.5億用戶上線“碳賬戶”。這將是迄今全球最大規模的個人碳賬戶平臺。“碳賬戶”用于度量人們日常活動的碳
減排量。除了記錄人們的低碳綠色足跡,“碳賬戶”還將打造交易和共享平臺。而在企業中,反映企業環保概念的核算依據就是碳會計。
碳會計或是大勢所趨
碳會計的產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需求。我國大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因此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經濟效益,還應該考慮其治理成本及社會責任。
“碳會計制度是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的基礎制度。”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彩平說,通過碳會計提供碳排放量、碳
排放權及其交易相關的會計信息,
碳交易市場參與者可以了解自身碳排放和減排行動所產生的成本與獲得的收益,從而為
碳減排戰略的制定、碳排放成本的控制、碳減排收益的核算等提供決策支持。
此外,碳會計的職能是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反映碳排放權分配、交易、交付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影響,不僅可以為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企業碳減排績效提供支持,還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
法規制定提供借鑒,也為我國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爭取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提供了基礎。
因此,碳會計的產生和發展非常有必要。
然而,目前來說,我國主動進行碳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還比較少,公眾的低碳意識也比較薄弱。因此,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王立彥認為,從提高公眾意識方面來說,螞蟻金服設立“碳賬戶”意義重大。
“可以說,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在全國會計行業率先開展碳排放服務的陳彬也為螞蟻金服設立“碳賬戶”點贊。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尚需完善
可以說,目前碳會計的發展相對緩慢。
而對于其中的原因,王立彥表示,從實踐角度來說,我國北京、上海、天津等7個省市已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碳排放交易額逐步上升。不過,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尚需完善。
“目前,這幾個市場交易設置不合理,也尚未統一,交易價格差別太大。”王立彥介紹說,因此,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應該盡快統一標準,并進行規范。
“目前,碳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在碳會計這方面還是空白,并且沒有對碳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做出明確的規定,在碳信息的披露方面也沒有系統的規范性文件。總體來說,碳會計的立法還處于摸索階段。”陳彬說,專業人才的匱乏極大地制約了碳會計的發展。我國目前非常缺乏碳會計專業型人才,高校和企業也都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從理論角度來說,據張彩平介紹,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復雜性等問題使碳會計成為國際性的會計
難題。
在理論研究方面,雖然近年來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和立場進行了研究,推動了碳會計的深入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國內外對兩種主要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即總量與交易機制和基準與信用機制下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問題缺乏系統的研究,不僅無法全面反映碳排放權交易對企業的財務影響,也導致了實務中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處理方法的多樣化,削弱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張彩平說。
同時,目前的研究對碳排放權中所蘊含的排放權利與交付義務缺乏全面的分析,致使企業無法厘清碳排放權資產與排放負債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碳排放權的確認也存在一些爭議。
盡管國內外都堅持碳排放權資產化的觀點,但究竟確認為何種資產卻存在爭議。
“此外,盡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世界資源倡議組織與碳信息披露項目等組織分別制定了碳信息披露標準,但各種標準的制定依據、披露內容、披露形式缺乏統一的規范,無法為利益關系人提供可比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張彩平說。
進一步加強碳會計人才培養
對于下一步碳會計的發展,王立彥建議,首先要加強碳會計理論研究和市場規范。
“同時,碳會計不應被動發展,而是應該通過主動作為,反過來影響碳交易市場以及相關部門的
政策制定等。”王立彥說。
陳彬在強調會計行業推動碳會計發展的同時,建議行業大力加強會計人才培養,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碳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它集合了會計、生態、環境、資源等多領域的學科,涉及到的知識是多方面的。”陳彬說,我國應當加大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碳會計人才交流,發展壯大我國碳會計人才隊伍。政府部門可以對企業會計人員實行幫扶政策,幫助企業培養碳會計人才。
陳彬建議,制定與碳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使得碳會計的實施有著法律上的保障。對碳會計確認與計量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得企業會計人員在對企業進行碳會計處理上有理論依據。對于碳信息披露方面,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碳信息披露制度,對企業碳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進行規范。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可以對那些未能及時、客觀、全面披露碳會計信息的企業給予懲戒,可以更好地服務于
碳管理工作。
碳會計的理論研究也要跟上實踐的腳步。
為了促進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張彩平建議,理論界應根據碳排放權本身的特點及國際慣例,盡快研究和制定我國與碳排放權相關的會計準則或準則解釋,明確碳排放權確認、計量和披露的相關標準,以規范碳排放權的確認、計量及披露。
“此外,我們應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制定碳排放權管理會計準則指南,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與鑒證、碳風險識別與評估、碳成本分析與控制、碳投資決策與分析、碳績效評價與提升等內容。”張彩平說。